其是当微软准备并购财务软件市场的领头羊Intuit公司时,司法部挺身而出,指控这起兼并案为非法,微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1995年
法院做出裁决,禁止微软将不同软件产品强行捆绑,这与其说是司法部的胜利,不如说是双方体面的“言和”因为微软毫发未损,而且也认定这项裁决将束之高阁。
微软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其好战的本xìng及一贯咄咄逼人的策略,用盖茨的话来说:“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我们的猎物。”也正是非凡的野心和一往直前的气势,成为微软不断成功的动力源泉。
20多年来,微软如同一条风度翩翩的大白鲨游进了金鱼池中,令对手闻风丧胆。在盖茨的率领下,不但在原有的业务领域内巩固了其垄断地位,也频频开拓了可供占领的全新疆界。
弹指神通
盖茨曾经说过电子邮件是弹指间的信息。其实在他对企业的管理中,才真正发挥了这一弹指神功的威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盖茨就在微软公司内部安装了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它很快成为公司内部通信与管理的主要途径。当时公司规模尚小,区区12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电子邮件的魅力已经完全展示了出来。
盖茨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电子邮件)为我们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微软公司已经成为拥有3万员工的航空母舰式企业,电子邮件的功用则更为强大。这种东西越是在庞大的机构中就越能显示非凡的效率。
盖茨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来阅读电子邮件,并且做出答复。公司中每一个员工都可以直接传送信息给他,越过所有机构层次的阻隔。盖茨则是这些邮件的惟一阅读者,因此任何人都不需要担心礼仪问题。盖茨相信,每个人在口头上的表达都会有多少失真,而在一种不必见面的jiāo流方式中更有可能流露真情。
当然,坏消息也都是从电子邮件中传来的,所以,他在每天睡觉前都要开启电脑,与员工jiāo换最新的信息和看法。
电子邮件的充分利用使得微软所有员工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司发出的最新指示,这使得整个公司的办公效率在同一时间内高速运转起来。
第一部分第5节 打不赢就买下来
比尔盖茨很舍得为了进入关键领域而花大钱,若是需要收购其他公司的开发专长,以便组装在微软产品上,他从来都不迟疑。比如当年因为需要有微软的数据库产品以便和博兰德公司竞争,他马上花了1.7亿美元买下另外一家公司已经开发出来的X-PRO程序。
其实这种策略盖茨已经使用过许多次了,早在1982年,他便从一家叫做“西雅图”电脑的小公司买下了DOS的原始版本,然后将其改进为业界的标准。
盖茨数次买下别人的公司,为的只是要得到别的公司里出色的程序员。这样的人才是小公司生存的支柱。毕竟,像本文开始提到的那样有骨气的职员并不多,尤其是在盖茨开出的巨额薪金面前。
通过这种方式,微软因此得以快速招揽到非常出色的技术人才为其服务。
在盖茨看来,买下许多小公司对微软的发展十分关键。有些公司凭借自己的力量不可能成功,可是如果他们的能力和微软结合,做出来的产品就可以比自己闭门造车干出来的要出色得多。
尽量雇佣新人
盖茨喜欢雇佣年轻、有才华的人,这是他在聘请人才方面的一大特色。他尤其喜欢招聘那些刚走出校园的社会新人。在整个微软公司每年录用的新员工中,新人比例占到了80%以上,他认为这些刚毕业的年轻人非常适合微软公司。
在他看来,电脑行业变化得快,需要不断学习,对此应该找准这方面的人才。而这种人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