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还是没有停止大规模的扩张活动,扩张同时还开展了规模不大的多样化经营活动,兼并了许多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以提高公司自身的产品种类。
在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为应付原油价格上涨、国际竞争激烈、不断上升的投资成本,公司被迫将大部分重要的国外资产处理掉或进行改组。
但公司并没有吸取以往的教训因为石油价格飞涨,消费者不得不选用省油、质高、价低的小型车,对此公司却没有正确的判断力和对形势的客观估计,在这重要的转型时期没有迅速调整生产方向,继续保持大型车的生产,导致公司市场占有率再度迅速下降,几乎破产。
艾科卡始终忘不了在54岁生日那天,福特二世给了他最后的通知,从豪华的总裁办公室,搬到一间简陋的仓库去办公。这刻骨铭心的羞耻,鼓舞了他重振事业的雄风。克莱斯勒公司正是他向福特挑战的机会,在受重大的打击之后,他终于“从灰烬中再次崛起”,完成了他最辉煌的人生历程。
艾科卡加盟克莱斯勒公司的当天,报端公布了克莱斯勒第三季1.6亿美元的亏损,创下了该公司有史以来最高赤字纪录。克莱斯勒的惨状只能用“束手待毙”4个字来形容。
艾科卡第一天上班,就发现克莱斯勒是一家腐化而且混乱的企业,并且公司缺乏一套完整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全公司里没有一个人真正明白财务计划和目标的意义,即使是最基本的财务问题也搞不清楚。
艾科卡向公司财务部门索取每一家投资工厂的报酬率资料,竟得不到任何结果。他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出了公司人员士气的低落以及管理涣散的严重xìng,他不禁感慨地说:“像克莱斯勒这样的大公司,居然用开小杂货店的方式来管理,实在叫人不能理解。”
1981年11月,克莱斯勒一天的开销大概是5000万美元,但整个公司的账面上只剩100万美元。这简直极其荒谬,这就跟你的活期存款户头里只有1.5美元是一样。在汽车行业里,100万元等于是你放在抽屉里的零钱。由于所剩现金太少,付薪水也成为头痛的问题。克莱斯勒财务窘迫之状,可用下列小故事予以说明:
“有一次开会时,我们请本地的小吃店送三明治过来,很快就有话传回来:‘你们是克莱斯勒的人?对不起。除非你们先付钱,否则我们不送!’这就是当时克莱斯勒的处境。”
从头收拾旧河山
艾科卡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认为收拾这个摊子的第一步工作是选准突破口。经过调查,他很快摸清了公司的5个致命弱点:
一是纪律松驰。他到任的第一天,就遇到两件令人恼火的事。前总裁卡费罗的办公室竟成为人来人往的过道,职员们穿堂而过,连个招呼都不打,没有一点规矩。而前任总裁女秘书在工作时间随便办私事。这在福特公司是要丢饭碗的,而这里却毫无顾忌。再往下看看,基层组织像一盘散沙,士气低落到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二是管理混乱。公司没有名副其实的管理体制,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设计部门、制造部门与销售部门各自为政,财务管理一塌糊涂。
三是人浮于事,公司副总裁竟有35个。艾科卡形容说:“每个山头都有王爷,各自占地为王,办起事来互相扯皮、踢皮球。”
四是库存积压。公司不按经销商的订单组织生产,结果导致库存货满为患,存货8万多辆。为了给汽车找销路,公司每月举行一次减价销售。结果造成经销商对减价的依赖,该买也不买,等待降价,结果造成恶xìng循环。
五是资金短缺。这一问题是所有问题的焦点,1978年克莱斯勒亏损2.04亿美元,1979年初,亏损高达11亿美元,积欠多种债务达48亿美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