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因期望发生某种事情而购进股票,但事情却并未如期望的那样发生,那么他就会立即把这些股票卖出去。
华尔街对这种思想表述为“股资是没有结果的投机”。基于某种期望而有了某种想法,那么现在你没有任何理由继续拥有该股票,应当迅速地把它卖出去。有人通常倾向于认为无论如何也得继续干下去,让有价证券承受可怕的风险,要不就是在一些明显不同的低价部分扩充业务,然而这样一来,他就很容易因无知而犯错误。
而林奇常常在眨眼的功夫就将这些股票卖出去了,因为“你不会被不属于你的东西的价格上涨所伤害,而你真正拥有的东西才会毁灭你”。
实践重于理论
林奇对股票理论家和预言家历来异常反感。理论家总是喜欢高谈阔论股票市场,林奇却认为股市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险,常常令人捉摸不到,如果一味听信股市理论家和预言家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多数情况会投资失误。这是他经过亲身体验而得到的一个教训。
1977年,他刚开始掌管麦哲lún基金不久,即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一笑而过。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
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作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此后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180美元以上。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从而导致他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的信任,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
林奇十分欣赏沃lún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一个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美国有数以万计的专家天天在研究指数的变化、美联储的货币供应政策等,但林奇认定这些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
林奇直率地排斥了许多被誉为成功捷径的投资公式。许多信托公司喜欢采用经济概况和产业配置的方法以取代知识和技术,把投资组合分为周期xìng的、公用事业xìng的等类别,而林奇却避免使用这种方法,在股票和准备金之间、在产业部门之间,他根本不做有意识的“资产分配”。
林奇的成功秘诀
彼得林奇在其数十年的职业股票投资生涯中,特别是他于1977年接管并扩展麦哲lún基金以来,股票生意做得极为出色,不仅使麦哲lún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共同基金,使其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84亿美元,而且使公司的投资配额表上由原来仅有的40种股票,增长到1400种。林奇也因此而收获甚丰。
林奇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他选择下列4种类型的股票进行投资:
(l)成长股,林奇谋求能够获得200~300%的收益;
(2)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实际价值的价值股,他希望从中迅速赚取1/3左右的收益,然后立即转移资金;
(3)绩优股,带有防御xìng,经得起经济不景气的打击;
(4)特殊情况及萧条的周期xìng股票。
在某种程度上,林奇也认为,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概念真实可靠得多。尤其当许多股票价格便宜,或者大多数股票便宜时,在一位没有经验的评估人看来,整个市场都将价格下跌,而不是相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