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7 章(第1/4页)  笑傲职场 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心里也明白自己小团伙一个,提什么市场开拓问题不是故意难为人,同时也显得自己没有诚意嘛,也就不深究孔明的实践经验问题了。倒是关张二人颇有微词,但老板搞定了,下面的同事有意见也白搭。在整个应聘过程中,孔明表面上好像什么也没做,但他根据目标规划过程,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还那么的自然得体。

    或许现在的社会,像诸葛亮这样应聘是不太可能了,真这样进去了,别人也是一句:他有背景,水镜先生推荐的么。我想说的是,孔明有着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从这个大目标出发,他设计自己的每一步,做了种种周全的准备。就像一个好演员,先得知道自己到底要演什么,再去设计怎么演才像。想做职业经理人,你就得有自己的目标,没有人生目标,也得有职业目标,千万别走一步看一步,须知你不设计自己的路,别人就会按别人的想法来设计你的路。人生一世,不可失去主动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cāo说得狠dú,我理解就是不要失先手,下棋一失先手就步步被动。所以,孙权宁可毁家抗曹也决不肯投降,都在于人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至于职业目标,很多朋友一说就是豪气盖天,我要做老板,我要做总裁……不是打击人,你有诸葛亮那本事吗?就算诸葛亮也只做二把手呢。明白自身条件,兴趣特长,优势弱项,再定一个实际点的目标好些。否则,目标定错了,错的就不是一步两步,而是满盘皆输。

    立命于原则

    乔尹

    曾经读过一篇采访录,被采访者是一位在越南战争中被俘的美国将军,当时他是美军被俘最高级别的军官,在集中营中的几年里,几乎每天都受到特别的“招待”。当战争终于结束后,他拖着一条被打残废的腿和满身的伤痕与疾病回到美国。在被伤病折磨20年后,记者采访他时,他仍不愿回顾那段非人的日子。最后记者问他:“什么样的人能够在集中营中活下来?是不是最积极,最乐观的人?”老将军沉默了片刻,出乎记者意料,说道:“不,最积极最乐观的人往往最先死去。”

    将军继续说:“那些最积极最乐观的人,他们会到处给别人打气,他们甚至吹着小调,用轻松的语气说:‘嘿,感恩节之前我们就可以回去了!回家吃香喷喷的火鸡!’结果感恩节过去了,我们还在集中营里。乐观主义者沉默了几天,又会兴高采烈地到处说:‘嘿,圣诞节之前我们就可以回去了!到教堂去听福音!’但是圣诞节过去了,新年过去了,一个又一个的节日过去了,回去的希望遥遥无期,乐观主义者变得越来越瘦弱,起来越沉默,还没等到最后的自由,他们就凄惨地死在集中营里。”

    记者接着问:“那什么样的人生存能力最强呢?”将军说:“像我这样的人,悲观主义者。”他接着说:“我们这样的人,知道自由不会那么快到来,能够活着就感到满足。我们没有期待,所以没有失望。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折磨,我们只要求还活着,所以我们能最终等到自由。”

    将军的话与我们的预期相差太远,因为悲观者似乎在现实中是很不欢迎,下场最糟糕的一类人。其实,将军是针对记者的提问,故意使用了一个极端的词语来描绘集中营中那种惨无人道的生存状况。但是将军道出一个真谛:一个单纯的乐观主义者,往往低估了现实的残酷,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或许在开始阶段他们的表现是优秀的,但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然而,我们也很难相信,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是否真的有勇气、有毅力熬到黎明,是否可以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立命于原则

    一个人,是乐观还是悲观,似乎是天生而定,属于个xìng的一个部分。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知什么话不该说,但还是忍不住说了;明知什么事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