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都不抬说没空,又说一会帮我做,整个是在耍我嘛。我还是加班写的文案,做人真是不能太好心了,会让自己很难做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心态”者又一次“受害”的场面,但到底是谁的错呢?平心而论,经理在忙着写东西,小张明明看见了还去问有没有空,经理或许思路被打断而不快,答复比较生硬,但毕竟马上意识到态度生硬而改口承诺。同事的笑也未必一定是嘲讽意味。但到了小张心里,就变成辛苦没好报,被人耍被人笑,进而自以为是地推论“做人不能太好心,会让自己很难做的”,从一个“受害者”进化为“愤世嫉俗者”。这样的人,职场在他眼里就是“弱ròu强食”的动物丛林,而自己的定位,则是一只可怜无辜的小白兔。
“受害者心态”的人,往往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世界。他们看见除自己之外,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动机都是可疑的,隐藏着他所鄙视而又无法解释的自私自利或愚蠢可笑。就像上面那位小张,经理的前后反应,在他灰色的眼镜折shè下,就变成是“耍我”。轻度“受害症”患者,时而慨叹羡慕别人的幸福,时而自怜自艾。重度的“受害症”患者,比成语中那个丢了斧头的人更甚,他怀疑每一个人都是偷斧者,怀疑别人的一切幸福与成就都来自于不正当手段。由于如此强烈地缺乏安全感,以致于千里之外与他无关的新闻,也会让他觉得自己生在黑暗的时代,跟着受害了。
对于“受害者心态”的人,刚开始会有人表示同情,有人劝解几句。然而表示同情的人,往往根本没有能力帮忙。劝解的话,只会让他更相信自己的无辜清白,受害的感觉与受伤的程度更深,抱怨与愤懑越多。久而久之,也不会再有人真正同情,甚至不会有人愿意与他说话,谁会真正同情见人就说“阿毛丢了“的祥林嫂呢,谁会同情一个心境灰暗歪曲现实的人呢。“受害者”本人便觉得大家全都在孤立他,在背后说他坏话,从而走向“愤世嫉俗”的重度“受害者”。一旦突破心理防线,有时会做出令公众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举动。所谓“反社会型”的凶犯,往往会认为自己才是社会不公的“受害者”,便是极端的例证。
职场上,遇到“受害者心态”的人,如果无法帮助他走出心理yīn影,那么请远离他。一定不要出于面子、出于感情、随声附和,你的上下级和同事,会因此把你也归入那一类人。即使你已经有了良好的公众形象,这样的随声附和,对你的潜在伤害也会大到无法估量。如果你自己不幸就是一位“受害症”患者,请检查自己的心理,运用良知、想像力、独立意志、自我意识,去磨炼自己的心态。否则,一副受害者模样,你的下属会追随你吗?你的老板会看重你、支持你吗?人xìng都是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正如股市里大家都会去寻找抢购强势股,没人会去接破位下跌的飞刀。或许我把“受害者心态”的人,描绘得过于可怕,但这种人既缺乏体谅,也缺乏勇气,不仅是自己的职场杀手,也是别人的职场杀手。
积极的表达方式
乔尹
当年红军被打得那么惨,林彪看见革命只剩下星星点点小红苗,问红旗到底能抗多久,máo zé dōng是怎么回答他的?máo zé dōng心里也许在打鼓,但嘴上可不能服软,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出来了。无论他当时是否已经预料到未来,但在当时情况下,没有退路,不硬挺不行。红军处境艰难,但máo zé dōng的反应却好像胜券在握。他一定是微笑着,甚至大笑着对衣衫不整的部属这样宣布:“革命如初生的婴儿,胜利是属于我们的!”这就是成功者的气质。职场中,类似红军过草地的事并非没有,无论处境多么困难,多么糟糕,都要有信心,哪怕知道明天你就会被解雇,今天你即使装,也得微笑着似乎胸有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