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一章 吐蕃傲贡 杨敏观燕(第2/3页)  兴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不会停下。还会战,有可能还是大战。如果不改变,唐朝依然是大败,当然吐蕃就是胜一次也是伤一次,只好喘息几年再战……在青海角力,在南诏角力,甚至在西域角力,将成为以后唐朝与吐蕃的主调。

    但狄仁杰写了一封信过来。大意让李威稍安务燥,做好本份即可,不可有妄想,不可伪作。

    其实来到唐朝一年多时间了,这一年多,有过惊喜,有过忧虑,有过不解,有过气愤。实际上他的性格,很不习惯这种勾心斗角的生活。而且时常感到一种危机,煎熬并不亚于杨敏。不过他慢吞吞的性格,也有好处,倒也不急。特别是现在,有了过所了,有了钱了,等于多了保命的底气,更不急了。

    狄仁杰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也是事实,才一年多,熬出头,还要很久。

    然后狄仁杰说了一件事,晒盐可以放一放。

    其他的没有多说,对此,狄仁杰同样不是很乐意。虽然蔗糖技术放出一些,已经开始在为太子敛财,以后还为继续敛财。放了晒盐,对国家有好处,对百姓有好处,但对太子,同样有“好处”,又要为太子敛财了……

    不过晒盐的时机有了,到了四月,风调雨顺不能提,总的来说,没有大的灾害,夏收却是有的。这都是次要的事,朝廷采用太子的种植方法,推广的试验田,慢慢看到成效。当然,百姓感慨的同时,也想到了精耕细作,所需要的肥料、人工,地多的难免会发愁……

    有了效果,红花草没有舍得肥田,继续留着,收获种籽,毕竟从野生的采摘不易。倒是开始有许多人种豆。这只是夏收,秋收都不用怀疑的,前面有了一个六石六斗……

    庄稼高产,国家抗灾害的能力就会提高,至于粮价会不会掉到每斗米三文两文,没有官员会管,虽是太贱,可百姓却能吃饱肚子。武则天的棉花,却很遥远,然后到大食出使的使者回来,带了一些古怪的机械。还是没有人注意,不过算盘与珠算口决,慢慢流传开来,一起称便。不过这事,武则天贪不住功,又是出自太子之手……

    加上新犁进一步普及,李威嫌自己的名声高了些,名声却在不停地积累增加。甚至岭南的百姓,都知道太子聪明贤德。狄仁杰在洛阳将这些分析了一下,哭笑不得。倒有一门好处,以后太子登基时,群臣会热烈的拥护。不过没有登基之前,会熬得更辛苦一些……

    还有吐蕃派了使者过来进贡,暂时的吐蕃不想打了。这又是太子说的,吃下吐谷浑,消化不易。没有了吐蕃,南诏的叛乱,几乎无人注意,甚至还没有高丽几千叛民,让朝廷烦恼。所以晒盐,可以动一动。

    狄仁杰认为动了,李威早就想动了,依然还是疏忽了这一动,会牵连许多。

    李威看到信后,立即派人召陆马与梁金柱回京。晒盐也要试验的,还要买地。海边的地很贱,几乎荒废了,但不是所有海边的地都可以用来晒盐的,也要有一些要求的。却不知道何处的好,以后的盐州,现在包括上海在内,还在大海中,没有露出水面,南通在一个大岛上,崇明岛也许只是一个小沙洲。包括黄河入海处,以及天津,依然没有沉淀出来。渤海的海湾似乎有许多地方适合,可邻近了北方,空惹一些争端。只有选在楚州扬州的海边,却不知道效果如何。

    有了效果,然后是购地。这不仅是替自己谋财,是与大户抢钱。论对商业的敏感,朝廷因为不好意思谈利,会永远慢上一拍。那么这些贱地,将迅速会被大户侵吞,朝廷也会经营,却不能抢得多少。现在能抢多少是多少,只是一个太子,是自己的钱。是皇帝,那么是朝廷的钱,还是自己的钱。

    吩咐完了,外面人进来禀报,说杨敏到了。

    “让她进来。”

    杨敏要看看东宫的燕子,大小黑没有能够回来,让人伤感,可还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