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四章 竿旗过市(三)(第1/3页)  兴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四章 竿旗过市(三)

    没有几天,李治就下了一份诏书,将武承嗣重新召回京城担任太常卿。

    拘于几个儿子的条件,小六成了帝国的最好人选。可小六的心肠,让李治很心寒。自己万一死了,眼一睁看不到,可自己活上一个二十年三十年,以小六的手段与急吼吼的心态,必然将自己“做掉”。还是妻子让人放心哪。

    所以神马的帝王心术又来了。

    张大安拿着李治这封诏书,就有些急,雍王本来让皇后逼得走投无路,再让武承嗣返回京城,那还了得?

    其实武则天借着李治扶持李贤与长子争嫡时,已悄悄安排了六七个武进入朝堂,官不尊,位不显,属于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做法,因此,有许多大臣反感,却无可奈何。

    虽说外戚*,终是国家一害,可作为最尊贵的天后,娘家没有一个人在朝中为官,同样说不过去。

    但无论是武三思,或者武攸暨,皆没有这个武承嗣刺人眼睛。只因为一点,他顶着周国公这个大帽子的。

    可自己不好出面的,这两位圣上正在痛恨着自己。于是看了看诸位宰相,裴炎、王德真、刘仁轨、崔知温是不想指望了。戴至德与张文瓘谨小慎微,同样不指望了。薛元超这一次回到朝堂上似乎成了隐形人,大约也指望不了。于是看着郝处俊与李义琰,说道:“郝相公、李相公,国事为重啊。”

    郝处俊讥讽道:“你还知道国事为重?”

    “请郝相公公私分明,顾全大局。”

    “是顾全你的大局,还是要顾全这个国家?张大安,昔*也不错的,然而这几年……郝某与你共处政事堂,深耻之。”

    说完了一拂衣袖走到一边。

    势与势不同,原来是反对天后的,虽说有可能从国家角度考虑雍王是不错的人选,然而心肠太过歹毒。一旦此人登基,有许多人必然不放过的,自己这群*必然难逃一劫。就是自己死了,子孙都未必能放过。还有东宫中的那几个女子,太子的儿子。

    形势看不清,但无论是皇后,或者雍王执政,他们皆不想的。其实想一想,周王倒不错,可是从国家角度考虑,又不是很好的人选。于是选择缄默。

    王德真摇着头,说道:“张相公,我也不大明白。仅是一个太常卿,就碍着国事了?太子生死不明,却是理所当然的。正人君子哪,这就是一些人自夸的所谓正人君子。戴相公与张相公执相多年,德高望重,都不敢自称正人君子。居然正人君子冠于一群最卑鄙的小人头上。孔夫子何在?孟子何在?我很想放声大哭啊!”

    李义琰蹙了一下眉,说道:“按理说,当年周国公有错,贬得也不过份。不过皇上既然下诏,我们还是商议,是不是应当的。”

    “还是李相公说得对,国事是国事,太常卿是九寺正卿,又岂能用一个仅字?当年之贬既不为过,既然召回,试问周国公有何政绩,需让朝廷召回?”

    “那么我问张相公一句,周国公既然没有资格召回,那么雍王又有何资格监国,难道凭借一本《后汉书注》吗?那么的话,你不如辞去宰相职位,让大儒李善前来担任宰相。至少他在修书著学上,远胜过你十倍。”

    李贤闻听,眉头皱了一下,头低下去,眼中却闪过一道凶光。心想,这个王德真该杀!

    是想杀,可人家一个宰相,那么好容易杀的?

    崔知温久未插言,这时候终于说了一句:“虽然有商榷之处,可过了这么多年,当年虽然周国公不大好,让宫中一些小人误会,导致周王妃身亡,可处罚也处罚过了。并且也不是周国公直接授意的。依我看,召回可以。毕竟天后的外戚过于单薄。”

    这句话不仅是作为宰相,也是作为李显立场来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