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六章 抱铜仙(一)(第2/3页)  兴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己,也是丈夫授意的。只有这样,朝堂才能平衡。就是这样,戴至德他们数位宰相,只是支持太子,但没有成为太子的死党。支持太子稳定的,为了唐朝的将来,也就是如此。可你一个堂堂的宰相,居然倒向了外戚,丈夫如何作想?难不成你要扶助皇后登基,外戚为相?

    这件事做得很不理智。当然不可能直接说,委婉的表露出这份意思。

    王德真认错回去,武则天一声长叹,还是没有人才啊,若是许敬宗在世,他就不会做得如此的冒失。

    可刚训过没有多久,又犯下了眼前这个错误。

    张大安也不作声,心里,你是一个傻货,这事能做一次,还敢做第二次?嗯,不好说,李贤府上的那位,是没有听到有用的消息,否则没有什么不敢做的。

    对此人,刘仁轨等人也是很反感,上前说道:“王相公,莫得胡言。太子呈给陛下的是信件,非是奏折,上面写的也是草议。陛下还特地召臣阅读,上面写的是太子的一些想法,并非决议。所以并没有传示诸相。”

    这才是象一个宰相说的话!

    李治感谢地投去一瞥,心里面却将这个王德真记住了,武则天能听到谣传,当然他也听到了谣传。过几天吧,眼下先放过此人。但经这一提,气氛变得微妙起来,政务军务,不能往朝争上扯,一扯,立即会复杂起来。

    几个人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刘仁轨看了看各人的脸色,心想,千万不要往朝争上引,于是又说道:“臣还有一议相提。”

    “刘卿,说。”

    “太子殿下目光长远,想法周全,青海现在是不可得,得之必然鏖战,弃我所长,敌寇之长,也非兵法之策。可是青海新近所得之地,乃是青海最肥沃的地方,九曲大部皆在河东,特别是大小榆谷,乃是青海最肥沃的地区。又迁移了几万百姓过去,哪一带,臣也曾亲自察看。若是屯田,从河湟到九曲,最少能屯出五万顷良田,甚至能有十万顷。”

    这时候的人,对地十分地敏感,地也有几等的,比如李威说的海外之地,大臣感兴趣的很少。或者沙漠地带,又不会感兴趣。但是青海一旦开耕出来,不仅是青海,河西走廊都会受益。看到去年的河西走廊的蝗灾,只能看,却没有办法救助。太远了,又没有水路通达,只好望着虫子作患,百姓流离失所。河西走廊一稳,西域就会安稳,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唐朝十分有利。

    李治抚须道:“是啊。姜相公前几年就想在凉州屯田,可是去世过早,没有推广,没有想到让弘儿成功。”

    用姜恪,也让许多百姓议论,借机替姜恪正一下名。

    “是,但陛下,这一带,青海百姓众多,再加上几十万党项人全部臣服,臣以为,仅是鄯廓河洮四州已无法统辖。因此臣有一议,复开浇河郡,统宛肃城、洪济城与百谷城,以及大小榆谷。”

    “朕准此议。”

    “还有,党项回归,又要重划各个羁縻州,原来是属于松州管管辖的,但是一旦大战开始,青海还是主战场,多有不便。因此臣以为,莫如划归浇河新州府统辖,正好太子在青海,又能使这群羌人向心。”

    “此议朕也准了。”

    “还有一件事,若是臣没有料错,到了八月到来,朝廷国库危机,会有一部分缓解。”

    “是,此事众卿知之即可,不必再提。”李治微笑地说道。史官正准备记载,想了一想,笔停了下来。

    李治又说道:“那么没有异议,朕就将这个捷报宣告天下。”

    “没有了,”各相不会再骚皇上的兴头,一个个退下。

    李治又说道:“皇后,你将这份捷报拿到东宫,让东宫也高兴一下。”

    “臣妾遵命。”武则天施了一礼,退下,带着李首成来到东宫。好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