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六十七章 航空中心(第1/3页)  重生之商海惊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七章 航空中心

    “当初九都机场主要是没把主管航线的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和空域管理的空军给摆平,现在只好另想办法。其实昨天李省长那个信息战略试验区虽然不靠谱,但是前期工作不能浪费了,你看以你的关系,能否考虑把计划改头换面就说为了支持九都这里的信息产业,可以把信息战略实验区先定位于发展物流业信息化,先行试验物联网的概念。而物流渠道中最迅捷也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非航空运输莫属,同时设立保税区、海关等配套项目也离不了大量的信息业务,和国家三金工程勉强也扯得上关系,以这个名义申请以九都机场为核心,成立缩水的*战略实验区的成功性不是更大,再向中央要政策优惠,民航总局自然不好明面上再卡九都市机场了吧。。”

    杨星这番话让阚东田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醒悟,敢情昨天他听了李国柱的信息战略试验区计划后居然就直接剥皮拆骨把内容都给偷换了,在这给他准备了一个大礼!他才明白过来原来杨星早就有了关于九都甚至中原省的全盘的构想,不过他并不是一下子全都抛出来,而是象挤牙膏般一点点挤出来,等所有的碎片拼在一起,才能看清是多大一副巨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看起来就是满足了所有人的部分想法,但实际上还是被他牵着鼻子走,这年轻人越的城府真深!

    他可以想象自己把计划交给李省长时,他听到背叛了死刑的计划起死回生的错愕,这既避免了削省长的面子,又能把为建立试验区做的准备付诸东流,而杨星口中的物联网这个新名词更让人无法拒绝。他微微点头,显然认可了杨星的这个新计划,耐性的听他继续讲解。

    “这几年中央推行企业改制的决心很大,中央许多部委改革的原则就是指令改指导。中国民航总局恐怕这几年也会把属下的那些国字号航空公司给出来自负盈亏,成立民营低价航空公司更是大势所趋。国外低价航空公司已经是遍地开花,我想省里只是以实验的名义申请成立一家运行在三城之间的小航空公司,被批准问题不大。我们拉上中国民航大学就是想借他们的虎皮和民航总局谈判,多要点航班和少要点好处。至于空军那边,我的航空运输公司前不久才得到特批可以节省不少报送航班的批复时间,我们几家优势互补,先用低价航空搭建起三城城市圈的基干,等未来高速路和高铁等交通方式无缝链接起来,即使中原省不靠海,一样能发挥出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作用。”

    看着阚东田满意的深情,杨星知道有门,其实建立三城城市圈,发展低价支线航空公司的想法他早就有了,随着他的几大产业基地里产能不断扩大,大量的产品和零件运输已经不能满足于地区内的需求了,迫切问题就是如何方便快捷的在几大产业园区内实现零部件互相传递和制成品对外运送以及海外销售。

    作为身处内陆的九都和山城没有沿海的优势,山城好歹还紧邻长江上游,而处于中原省内的九都最大劣势就是无法进行物流业里大宗货品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水运。而相比国内还不完善,经常造成拥堵的陆运交通网络,九都货物出省的最便捷途径就是依托发达的航空运输方式。

    所以他当初大力推动和民航学院代培公司飞行员的计划,就是想投石问路,拉近民航学院和它上级民航总局的关系。星海商贸集团这几年主要精力除了推动国内的商贸企业布局外,最主要还是发展遍布全国的物流商路。在陆路和海路运输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的同时,对于杨星最关注的航空领域却进展缓慢。

    作为国际后发航空大国,我国长期接受的是苏联计划体制下的航空管理方式,并且出于冷战和美苏两国长期对峙的教训,空军对于国内空域的管理有很大发言权。此时国内想成立一家航空公司,最大的障碍除了高投入外就是众多的条条框框限制。比如飞机起飞的航空计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