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九十一章 超级计算机(第2/3页)  重生之商海惊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军方,由于此前多次良好合作的记录,双方一拍即合,杨星轻而易举说服军方共同参与研发。

    之前他们在九都就秘密合作兴建了一家晶圆厂,在此基础上,双方又成立了一家名叫“北极星”的芯片厂,主要负责为军方超级计算机和战场网络服务器计划研发芯片。而去年中星在美国成功招募了超级计算机研发权威人物美籍华人陈思琴后,“明”终于赢来了重大突破。

    美国是全球it发源地,而为美国开创it盛世的人物中有不少是外籍专家,其中不乏海外华人的身影。在这批华人中,有两人最为出名,是首屈一指的权威。其中一位就是被杨星接收他大部分遗产的电脑大王王安,而另一为就是被誉为“超级计算机之父”的陈思琴。

    陈思琴在美国声名显赫,是超级计算机研发的元老级专家。1979年他进入当时处于超级计算机市场垄断地位的克雷公司,一呆二十年,甚至一度被内定为克雷公司下任总裁,具有丰富的超级计算机研发经验。

    但他对美国企业存在的针对外籍高管 “玻璃天花板”的失望和报效祖国的决心,让他最终选择星云电子伸来的橄榄枝回国创业,同时还带走了整支华人设计团队。在他协助下,国产超级计算机进展一日千里,在太极cpu诞生后不久,北极星cpu也走出实验室,应用在国产服务器上,反响热烈。最关键的在超级计算机上试运行的时间,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明”超级计算机的试运行标志着国家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的又一突破,意义并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所以军方和政府都派出代表出席了它的揭幕式。

    “明”的主机设在深圳中科院南方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里,对外宣传是星斗研究院和中科院合作的结晶。中科院计算机所在天津、深圳两处分院里设立有南北两个超级计算中心,“明”的出现不会引起太大关注。在揭幕式上,作为星斗研究院特聘专家和中科院名誉院士的陈思琴,虽然一生中研发了无数款超级计算机,但对这款 “明”依然倍感自豪,毕竟这是完全由华人团队研发出来的成果,它标志着国内打破国外高科技*,向着世界it科技大国又迈进了一步。

    陈思琴的讲演激情澎湃,他当然有自豪的理由。新研发的“明”超级计算机,不但运行速度达到了国际水平,还采用了他刚申请专利,被认为代表未来超级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的超级涡轮刀片计算机系统。这是他在克雷公司多年,接触了数以千台超级计算机后,受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启发得到的灵感。作为 “超级刀片计算机”设计理念全球最早开发者和专利权拥有者,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设想成为现实更激动呢?

    在场的专家们对此评价也极高,随着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不断增加,功耗和维修成本也大幅增加,成为制约超级计算机发展的主要因素。“超级刀片计算机”设计理念就是把一个服务器的功能全集成到一个刀片形状主板上,每个主板就是一*立运行的计算机,把无数刀片服务器插在机柜中不断扩大,利用每台服务器的涡轮降温系统来大大降低整台柜机的温度,还能在维修时只需取出有故障的刀片服务器换上新的即可,而不用拆开整个机柜维修,大大减少了维修难度。

    杨星深知这项技术不但成功应用在超级计算机上,还会在服务器领域大放光彩,成为极有前景的一项专利。所以他看着陈思琴的眼神就像是盯着一只会下金蛋的鹅,心想一定要保护好他和他的专利,这可是棵摇钱树啊!

    随着陈思琴按动按钮,“明”超级计算机正式启动,输入国际超级计算机协会公布的超级计算机运行速度测试程序,大家都焦急的等待着结果。现在超级计算机发展趋势是突破万亿次,97年美国山迪亚实验室里的英特尔asci red超级计算机首次打破了这个记录,采用的是英特尔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