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二十一章 两颗子弹(第1/3页)  重生之商海惊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来要是照前世格局,台商掌握电子产业高端设计品牌能力,内地负责低端生产组装等工作,台商从内地廉价劳动力上获得大笔财富,实在是个不错的赚钱门路1,。*可没成想这一世随着星云电子等内地发家的电子企业快速崛起,这种分工模式开始受到严重挑战。

    由于杨星的不断用金融获利反哺实体企业,集团内的科研水平在获得足够的资金和对外收购后不断水涨船高,现在已经能和许多老牌跨国企业对垒1,。星云电子更是连续推出一系列革命性电子产品,在业界获得了极高信誉和品牌忠诚度,一向喜欢代工生产,而自我品牌名气不大的台湾电子厂商就落了下风,再加上星云电子紧靠内地广阔的人才和市场,发挥管理和成本优势,即使是在代工领域,也对传统大厂富士康、台积电等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次台湾厂商突然借助政治力量对自己发难,杨星也早在预料之中。不过他虽然和国内高层关系密切,但自认还是做得相当隐蔽的。托国内几次情报机构对台出事的福,很早之前各大情报部门就主动开始清理中星和国内上层往来的痕迹,同军方的合作更是实行了极为隐蔽的单线联络方式。加上杨星搞到了情报史上最重要苏联密档的大功,他的秘密身份只有最高领导层几人知晓。

    这也是杨星始终不肯让中星总部上市的主要原因。因为他重分股份后。国内和香港政府都成为中星集团的大股东之一,严格来说中星也算是半国有企业了,这种事情不能外传的,毕竟西方国家对中国国有企业成见很深。所以杨星通过星基金在海外避税地成立了大量空壳公司,通过它们把中星股权转来转去,搞得非常复杂,外人很难一窥究竟。

    基于这个理由,杨星并不认为台湾方面神通广大到能察觉到他和国内牵扯的秘密,否则只要随便公布几条出来,保证杨星在欧美地区寸步难行。*他的对头们掌握了这些秘密更是轻易就能置他于死地,也不会让他如此轻松的痛宰了一大块肉下来。

    林佳娜对他解释,除了现在台湾执政的民进党喜欢疑神疑鬼外,这也有杨星对手梅隆他们搞鬼的因素。当初梅隆想在美国给杨星难堪。却被杨星反将一军,利用种族冲突和政治贿赂丑闻把梅隆财团搞得手忙脚乱,法兰克?梅隆甚至被逼远走海外平息舆论,可谓灰头土脸。这一切起因就是拜中情局一位常年坐冷板凳的情报分析员布朗的报告所致,幸好当时中情局的重心放在反恐战争上,对这份加入了许多主观推测和臆想的报告不够重视,才让杨星逃过一劫1,。

    后来梅隆发动媒体反攻时,就是以这份报告为依据发难,好在杨星先下手为强,动用网络等新媒体质疑报告真实性。他还花重金把布朗招聘进了虞傲君开在英国的情报分析公司,让他出具了一份道歉声明,舆论对布朗报告中提出的中星集团和中国高层有染的说法权当笑话,没有继续深究。

    可充满冷战思维的西方右翼势力却不肯善罢甘休,他们一向喜欢捕风捉影,何况杨星掩饰的虽然巧妙,但报告中不少猜测还是真的。随着他在国际上名气渐长,各种负面宣传也接踵而至,说他是“独裁政府同路人”、“红色资本家”的言论就从未平息。

    而自从民进党在台湾上台后,表现出浓厚的“去中国化”倾向。教育上把中国史改为外国历史,文化上主张以闽南语代替国语,大肆叫嚣台湾文化于中华文化的谬论。政治上更是小步快跑,今天想混入联合国,明天要否定“九二共识”。取消“国统会”,外界给民进党这种一点点蚕食两岸关系做法形象称为“切香肠”。一片片香肠看起来很薄似乎影响不大,但积少成多,一旦量变形成质变,就有“”危险。

    不过显然民进党政府搞政治斗争有一手,但在经济上明显是个外行,政府敌视两岸经济往来,觉得到对岸投资的台商是“不爱国”,动辄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