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三十六章 石油期货(第1/3页)  重生之商海惊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65到2005的40年间,中国的石油消费以年均8.85%的速度飞速增长。石油消费量占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比重也由0.82%几乎被忽视,激增到目前占8.53%的石油大买家的地步。受产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目前石油消耗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依赖进口。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转为石油进口国后,中央对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忧心忡忡,当初文仁贵愿意接纳杨星的投靠,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他提出解决石油依赖进口的一揽子方案。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出乎不少专家预料,以往一旦中东地区开战,国际石油价格就会大幅下跌的模式失灵,油价不降反升,中航油之所以出事,就是因为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失误。而杨星提供给国内的秘密报告更是预测石油价格将会一路疯涨,从现在的30美元一桶上下一直升到200美元左右,带给全世界的制造成本上升和通货膨胀压力将是空前的,国内必须未雨绸缪,早做防备。

    面对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持续增加,国际油价波动增加,国内相关石油企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的不利局面。为化解进口石油价格风险,缓解与日俱增的能源危机,中央很早就做出了部署,开始采取着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发展新型能源和推出石油期货等多元化手段应对。

    而国内推出石油期货。就是想要取得一定的国际石油定价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有预测显示照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本世界中叶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就会超过美国,跃居全球首位。可是尽管我国巨大的油品需求已经对国际石油市场供求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在国际油价的制定中却作用甚微。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供应的2%,但是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甚至还不如近邻印尼和韩国。

    目前国际上石油交易以期货为主,跟三大铁矿商垄断全球铁矿石交易不同,由于石油生产国遍布世界各地,即使是中东产油大国组成的欧佩克组织。现在能控制的石油产量也不到世界产量的一半,对于石油定价权也没有昔日石油危机时那样大。现在操纵石油价格的往往不是产油国,而是由投机家、对冲基金和大银行组成的金融资本,他们最乐意参与石油期货买卖。使得最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经常会出现背离供需关系的古怪价格,也吸引更多冒险家们加入进来,把石油期货变成了一个大赌场式的新发财乐园。

    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原油期货市场有4种著名合约: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轻质低硫原油即“西德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 的高硫原油期货合约,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货合约。

    其实早在1993年初,国内就在原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过自己的石油期货交易,后来原华南商品交易所、原北京石油交易所、原北京商品交易所等也相继推出了石油期货合约。到1994年初,原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日平均成交量已经超过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很快由于实行石油政府统一定价而暂停交易。在之后的九年里,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一直处于空白阶段。

    转机出现在2001年,我国正式放开了燃料油的价格,完全靠市场力量来调节其流通和价格,燃料油成为目前我国石油及石油产品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品种。而按照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从2004年1月1日起,将进一步取消燃料油的进出口配额,实行进口自动许可证制度。燃料油现货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为我国恢复燃料油期货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石油期货实际上并不止原油期货一种,其下还包括有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