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四十章 白酒是生物产业(第2/3页)  重生之商海惊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种误解不断加深。

    比如当年北方第一名酒品牌,岭西著名的汾酒就遭遇了工业假酒致人死命,前世央视标王山东秦池酒业因为勾兑问题倒闭的著名案例,都是源于白酒生产的工艺流程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以致消费者出现恐慌情绪二砸了牌子。

    实际上社会上现在流行喝未经任何勾兑工艺的原浆酒就是一个消费误区。勾兑是白酒酿造中一项非常重要并且必不可少的工艺,可以有效去除酒液中的甲醛、杂醇油等有害成分。世界各国的蒸馏酒也都采用了勾兑工艺。包括伏特加、威士忌等。勾调白酒使用的酒精都是薯类、玉米等谷物酿制的粮食酒精,知名白酒企业通常多使用高纯度食用酒精,根本不会使用工业酒精(甲醇)。

    消费者之所以一听到“食用酒精”、“勾兑”就会人心惶惶,是因为与白酒行业长期以来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有很大关系。酒企往往会在宣传时,刻意隐去用食用酒精勾兑的工艺流程,一味宣传纯粮固态发酵,让消费者误以为只有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才是真正的白酒,让“食用酒精勾兑”从一项光明正大的工艺变成了消费者眼中的“潜规则”。

    在这个问题上,与其继续掩耳盗铃,倒不如索性公开。白酒企业主动给消费者解释或是邀请消费者到酒厂参观工艺流程,尽量做到透明公开。同时在产品标签中标注相关原料,取得消费者的理解和信任才是正确做法。

    除了为白酒重塑形象外,现在白酒市场的竞争已经朝着大集团高端化方向发展,留给中原省酒厂的时间已经不多,必须尽早成立自己的大型酒业集团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作为一个饮酒人口全国数一数二的大省,要是拿不出让省里人自豪的好酒,实在是愧对父老乡亲,而范伟这次借着杜康酒改制的契机,还想让中原酒厂借助资本的力量进军高端白酒市场。

    这几年,高端白酒成为行内外资本的名利场,白酒行业热点迅速转移到高端白酒市场。然而高端白酒极高的市场门槛,极长的品牌成长周期,较高的资本壁垒,又将绝大多数企业的梦想化为乌有。现在国内一般认为价格在300元人民币以上的高价白酒,统称高端白酒产品,销量在500吨、形成区域性核心市场,且企业实现盈利的高端白酒产品,可以称为高端白酒品牌,而目前能达到这样要求的,全国来看仅有4家。

    这四个品牌就是茅台、五粮液、水井坊和国窖1573,但水井坊和国窖1573还处于品牌培养阶段,对传统老字号茅台和五粮液构不成多大威胁,而环顾国内其他名酒品牌,大部分都只是在各自的地域附近称王称霸,想要挑战茅台和五粮液只是痴心妄想。况且茅台和五粮液这几年在国内频频发动收购,将不少地方名酒品牌都纳入其麾下,产品线覆盖了高中低档市场,最近还在推广自家的保健酒和葡萄酒品牌,范伟认为现在情势恶劣,如果再不发力,中原酒类品牌很可能会全军覆没,被南方这两大名酒品牌给吞没。

    既然阚东田提出想打造几个中原的酒类企业航空母舰,范伟就不能把思路局限于杜康酒这一个品牌上。如果这次杜康能和喜洋洋集团合作,那就算是靠上了一颗参天大树,他也就能大展拳脚。所以他接着提出,如果合并杜康酒厂成功,只要省里支持,还可以把诸如宋河粮液、宝丰大曲和张工酒等中原老字号酒类企业全拉进新集团里,保留这些老字号作为集团子品牌,同时借助老牌名酒的名气和开拓本省及周边区域市场,并采取企业重点投入方式,培养自己的高端白酒品牌。

    杨星也提出他的意见,高档白酒多数卖的是文化,而非酒的本身。这就要求产品定位、文化包装上恰当而得体,要做到表里如一。白酒市场有句名言:没有创新就是死亡,白酒是中国传统的行业,有5000多年的蕴涵文化,在今天的白酒市场,只有清晰的行业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