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黄国栋将这瓷器翻转过来,让他们看见底下的落款时,周夏他们更是愣住了。
双行六字款的,“大明宣德年制。”
还是宣德的黄釉。
宣德黄釉,其贵重程度,可谓是黄釉瓷器中,最最珍贵的东西。
惊叹之后,周夏他们就在怀疑,这东西,是不是假的。
又怎么可能流落到日本去。
不只是周夏有这样的怀疑,徐耀辉和徐柳欣回过神来之后,也都觉得很是奇怪。
当然,如果要讲故事的话,以他们的脑补能力,不用黄国栋多讲,他们自己就能凑出一段曲折迷离的国宝历险记。
然而,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关键就看东西如何。
由于这样的东西,太过珍贵,徐耀辉也不敢托大,他就让周夏先上。他自己,需要冷静一下再说。
周夏也就当仁不让,首先上手,做起鉴定来。
这样一来,黄国栋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了,莫非这周夏的鉴定功夫,比徐耀辉还要来得强?
反正之前的时候,他是没有看出来这点。
这也不妨碍他调侃徐耀辉,“老徐,你看,这是件好东西吧!我敢打包票,这绝对是宣德的真品,而且保存得相当完美,基本没什么缺陷。”
徐耀辉就回答说,“老黄啊,你忽然拿出这样一件东西来,可是吓了我一大跳啊!我整个人现在都还有些晕乎乎的,让我清醒一下,再做鉴定好了。”
“行,不着急的,慢慢看就好,真金不怕火炼。我这件瓷器,也是经得起考验的。”黄国栋哈哈大笑,他相当满意这样的效果,而且他也清楚得很,像这样的黄釉瓷器,确实是相当珍惜难得的。
看周夏全身心投入,鉴定之中,徐柳欣则和徐耀辉也就没去打扰他,两人低声商量起来。
徐柳欣年龄虽小,可接受的教育却很多,对这黄釉,徐耀辉他们也是有教过她的。
徐耀辉出身古玩世家,对这黄釉的历史,更是如数家珍。
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予人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黄釉瓷器正是当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朵奇葩。真正意义上的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期,近年来在景德镇窑址和南京明故宫遗址中皆出土洪武黄釉暗刻云龙纹盘碗的标本,其制作是在瓷质涩胎上施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的黄釉,置于850度左右的窑里以氧化焰二次烧成,色泽与同时期的黄釉琉璃建筑构件相同,由于是在涩胎施釉,故而稍觉粗糙,未有后世娇黄釉之娇嫩圆润。明宣德时期御器厂上承洪武技术而竭力改进,重点改善施釉的质地,变为在甜白釉面上施釉,以甜白釉之纯净映衬黄釉之妍丽遂得“宣黄”一项名品问世,开启弘治娇黄釉之先声。其色清亮匀净,透明度高,玻璃质感强,深为内府所珍,更因其时技术初创,尚不稳定成熟,成造数量本来不多,流传至今更是凤毛麟角。
宣德黄釉器烧成之后一直为内府所专断,只归宫廷御用,管制极为严厉,体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严森的等级制度。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徐耀辉也就清楚,这件瓷器如果是真品的话,该有多难得。
于此同时,徐耀辉也在脑子里默默回想,有记载的文献记录里,曾经出现的几件宣黄釉。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宣德瓷器大约有两千件,但其中的单色黄釉,也不过只有两件而已,宣黄釉的珍贵,由此也可见一斑。
周夏却是没管这些,他只上手观看这件瓷器的表现如何。
这是一只金钟碗。
撇口,圆腹,形似金钟,故而得名。
这只金钟碗的内外均施黄釉,和金钟碗的名字,倒是搭配得天衣无缝。
这金钟碗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