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名落孙山(第1/3页)  万载帝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建元六年六月,天降大旱,万顷良田,颗粒无收。十万灾黎,三千草寇,烽火狼烟,绝无宁日。

    “报!南郡兵变,顺清河北上,南郡太守王珂战死!”

    “报!灾祸难定,瘟疫四起,八千平民死于恶疾,难以控制!”

    “报!。。。”

    “啪!”怒拍桌子的声音打断了接二连三的噩耗,“传本王之令,烹羊宰牛,十万锱铢,建金玉祭台。”

    一座金碧辉煌的祭台赫然屹立在永安宫的正前方,只见一国之君竟然褪下龙袍金冠,换上庶民之衣。

    金玉祭台之下列十桌玉盘珍羞,十段华美绸缎,十箱金银珠宝。在其之上更有三根如同柱子般粗壮的薰陆,浓浊的白烟随风四散,宛如仙境。

    “下民刘德,叩请东上大仙!”

    “下民刘德,叩请东上大仙!”

    “下民刘德,叩请东上大仙!”

    三次叩拜之后,原本空荡的薰陆之上,突然出现一位中年男子。此人站在燃烧的巨型薰陆上竟无任何异样,着实让人咋舌。

    “何事?”东上大仙虽然口吐无几,但却震耳欲聋。

    刘德抓紧又拜了下去,“下民无能,本国连天旱灾,瘟疫四起,兵乱不休。恳请东上大仙施法降雨,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东上大仙面无表情,沉默不语,刘德便不敢抬头。

    “如果东上大仙能降仙雨,下民愿举半国财力为东上大仙燃三十三年青烟。”

    微风轻拂小河流水,落叶与蜻蜓追逐于溪石之间。河水清澈见底,鱼虾不遮颜面。小河村便以此河命名,以愿风调雨顺。

    这一天对于小河村村民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当年五湖四海的灾民逃难至此,亏得山清水秀之地疗养,方有如今的青烟香火。所以每年的今天,小河村村民都会祭祀河神,以报当年给养之恩。

    “父亲,此去一别至少一年,望父亲别再做苦力之事,待到孩儿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时再伺候父亲。”

    “羽儿勿念,安心赶考。切记勿目中无人亦别妄自菲薄,你在田里帮工多年,虽然家境转优,但是着实拖累了你的前途。如若不中第,我有一友在京城之北身怀制香之术,深学之亦可光宗耀祖。”

    夕阳之下,游子西行。单包薄衣,昂首挺胸。

    “林叔,羽哥赶考去了吗?”

    “对,大男儿志在四方,否则又怎么对得起羽之一字。”

    十年之前,幸得及时之雨,浇熄了战乱之火,大地之渴。刘王大赦天下,立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天下贤才,所以原本一片荒芜之地硬是被柔弱的书生走出了一条改命之路。

    “在下小河村林羽,不知兄台名讳。”

    “在下王乐,湘南平湖人。”

    “此路漫长无际,不如我俩搭伴前行可好?”

    “我也正有此意。”

    度过了秋冬,来到了白雪初溶的季节,京城之土已经遥遥在目。

    “这一路上多亏了羽兄的陪伴,王某才能安然到达此地。”

    “王兄过谦了,家有亲戚在此地,为前往拜见,只得与王兄在此分别。”

    “可是官宦人家?”

    “非也,制香匠人。”

    “传闻刘王祭天,许一方大仙着清香贡品,这些年来制香匠人身份非比寻常,羽兄可真是福运人家啊。”

    按照父亲的指点,林羽寻得京北草庐一座。可惜早已人去楼空,蛛网满布。林羽小心翼翼的打扫了一遍,只能败兴而回。

    今天的京城格外的热闹,天刚蒙蒙亮,各个主干道早已车水马龙。一个个白衣方巾的书生井然有序的走进各个考场,好不壮观。

    林羽选了一个靠窗户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