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第1/2页)  道缘神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玉台之上,才气玉高悬。

    白壁上挂着一幅幅世尊遗篇。

    杨帆与这十余位学士大儒共同走近白壁遗篇,准备尝试补全。

    这些学士以范承渊为首,对杨帆颇为不善。

    杨帆上来时,这些人有意避开,拂袖冷哼,似是不屑与他同在一台。

    对此,范承渊只当是看笑话。

    而杨帆也不在意,待会一切都能见分晓。

    他开这么大个挂,若不是先前抄诗遇上了意外,根本不会失手。

    一行人上台,瞻仰着世尊遗篇,久久无言,一直没人出手补全。

    坐在外席观看遗篇盛会的众人也不见怪。

    世尊遗篇想要补全哪能提笔就上,真要刚上台就补全诗句,这才是怪事。

    上台文人墨客各站一边,而杨帆跟前,摆放的是世尊最有名的遗篇之一,将敬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还。

    君不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篇将敬酒被刘城雨大笔挥毫,全无遗漏。

    只是在第二句君不见的宣纸上,竟有些模糊,似是被酒水浸染,导致水墨发散,让人辨认不出字迹来。

    李太白这首诗,也只有刘城雨敢照抄不误,还让人不能挑错吧。

    杨帆一面看着,一面想道。

    真深究起来,这岑夫子,丹丘生是何人?

    陈王昔时宴平乐又是何时的事情?

    在异世,可没这人物。

    换个人写这首诗,必然会让人有所指摘,但刘城雨在人间名望如日中天,哪怕诗中有世人不知的含义,也只当世尊高深莫测,旁人难以企及揣摩了。

    念此,他忽然想起前世广为流传的段子。

    文豪写上一句晚安,也能被人解读出种种深意。

    晚安中晚字点明了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暗,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

    而在这黑色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出人民的麻木。

    而句末的感叹号体现出了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名人声望够高,哪怕错别字也能成通假字,更何况这些解读。

    脑子里胡思乱想着,身旁忽然响起了声音。

    “这是世尊当年在道门醉饮三百杯,飚诗五百首的时候,所书写的名篇。”

    范承渊并未急着拾遗补缺,而是来到杨帆身旁,笑道:

    “怎么样?你可有把握补全?”

    范承渊一脸和蔼,宛如指点后生晚辈的姿态,让杨帆面色渐冷。

    “我想补全自然简单。”

    杨帆望着他,认真道:“倒是你,只知死读书的腐儒,毫无文才学识,何必要来参加这遗篇会?”

    对于范承渊这种笑面虎,杨帆可不会嘴下留情,直接怼他。

    “你。”

    范承渊面色微变,有些恼怒:“竖子,满口胡言乱语,老夫的声誉岂容你轻辱!”

    此前他曾上书弹劾杨业谋逆,导致杨家满门上了断头台。

    范承渊心中也明白,杨帆和他有梁子,势必会冷语相向,但他没料到,杨帆居然敢这般说话。

    他是当代文坛大儒,岂容轻辱?

    “怎么?不服?”

    杨帆冷眼望着他,伸手拿起了毫笔:“便让你看看,天才和庸人的差距。”

    手中执笔,杨帆毫不犹豫,在世尊遗篇上写下大字。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