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质疑(第1/2页)  学霸的修炼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方同并没有一上来就开始在白板上写写画画,而是先大致介绍了一下自己这种方法的诞生过程。

    他双手撑在讲桌上,用一种极为放松的语气说道:“说起圆法,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奇数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三素数定理,就是通过圆法解决的。

    为了降低常数,我对现有的技巧进行了很多改良。

    虽然很多改良都是针对弱哥德巴赫猜想这个特殊问题的,但也有一些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解析数论的问题上。

    其实我认为有几个技巧甚至可以在解析数论以外的纯数学领域,甚至应用数学中找到应用。

    在交叉场论诞生过程中,我还使用了某种“平滑化”的手段。

    比如,你要算一个无限求和的上下界,你不想搞突然截断,舍弃某一项之后的所有东西,你更希望这些项会慢慢变小,希望它能“软着陆”,这种技巧叫平滑化。

    在现在的很多研究中,“平滑化”似乎有销声匿迹的趋势,在解析数论中,这种技术上的“倒退”,就好像当年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人们就忘记怎么造水泥了。

    类似的,上一代的数学家好像逐渐忘却了平滑化,五十年代的数学家还在用,六十年代就没人用了。

    当然,这也要看情况,不过一般来说,还是平滑化的好。

    但问题是,用哪种平滑化呢?

    raaré和陶哲轩用到了指数衰减的平滑化。虽然指数衰减用起来很便利,但是还不够平滑和缓。他们的平滑化其实还不错,但我觉得还不够好,所以我就开始自己开发新的技术。

    我直接利用高斯函数代替了指数衰减,因为高斯函数更加光滑,下降得也更加快。

    除此之外,还用到了筛法和圆法。筛法和圆法其实是很不同的,不过也有相似的地方,有一种叫“大筛法”的,就跟圆法有关。但这与张益唐先生主要用的“小筛法”很不同,当然他也稍微用到了一些大筛法。

    圆法的本质就是应用在数论中的傅立叶分析,简单来说就是对圆周上的函数进行分析。而筛法的目的则是给出素数分布的一种近似估计。在交叉场论中我就用到了大筛法和圆法的关系”。

    方同说的兴起,从他对黎曼猜想的研究,到他发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再到后面创建自己的数学工具,把前因后果抽丝剥茧的娓娓道来。

    陈锦拔坐在台下听得如痴如醉,虽然昨天晚上她已经听过了大半,但再一次听到方师兄巧夺天工的设计思想,还有他谜一样的脑回路,这一切都让她有种心动的感觉,是仰慕还是爱慕?似乎有点儿傻傻分不清了呢!

    穆勒教授和乔纳斯院士正坐在台下窃窃私语,他们对方同的新奇想法感到十分震惊。

    这两位都是数论界的大拿,对于筛法可谓再熟悉不过。

    他们惊讶的是方同创造性的摒弃了传统筛法的局限性,而是把筛法和圆法融合起来,而在其中起到粘合作用的就是他说的创造性数学工具:场论。

    方同看着台下逐渐响起的议论声,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在大筛法中的一些技巧可以直接用到圆法中,反之亦然,两者其实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张益唐先生的证明也用到了大筛法,因为他需要类似邦别里一维诺格拉多夫定理的结果,而那个定理是用大筛法的。

    其实大约在八年前,大家就知道只要把邦别里一维诺格拉多夫定理的某个特殊情况推广一下,就可以得到张益唐的结论,而张益唐先生做的其实就是这么一小点儿工作,但却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威力。

    八年来,很多聪明人都铩羽而归,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很难的问题,但张益唐先生成功了。

    我也是从中受到启发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