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伍氏震龙诀(第2/3页)  星河谜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偏这时涌起了风云,狂闪雷鸣,又一道闪电击中了湖畔不远处的小山,又是一阵震动涌来。还是刚才那个士兵,“这下面感觉还是空的,应该就在下面!”。“再挖——!”,终于一具尸体呈现在伍子胥的面前,尽管尸体已经腐烂,但伍子胥仍然能确定是楚平王无疑。然后就是不少史书上都有记载的关于伍子胥鞭尸三百,泄愤复仇的传说。

    这个士兵正是伍子胥家族的一位侄子。

    因楚平王听信谗言,伍子胥遭到构陷,父兄被害,而整个家族其他人也因此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其后人基本逃到了齐国,改姓为“王孙”。然而伍子胥的一位侄子却寻到了伍子胥的麾下,成为了贴身的护卫兵。然而正是这位侄子通过雷的方式发现了楚平王的墓穴。

    此后吴越争霸的历史中,伍子胥早先预见到了吴国被灭的命运,不想让家族的人再次受到政治的牵连。因此遣散了这位护在身边的侄子。并立下族规告诫其后人以后或农或商,不得再踏入仕途半步。

    离开了军营的生活,这位伍氏子侄由于没有好的营生活计,在好几次的饥寒交迫的时刻,被迫过上了倒斗的营生,而他也根据寻找楚平王墓和几次倒斗经历,总结出了一套探寻墓葬的秘诀,并代代传承了下来。在其后历史岁月中,由于家族不断的积累,形成了墓道世家的一支,也就是所谓的震龙门。

    在早先的历史时期,这一门的探墓往往要出动十来号关键的人物,并且这类人物本身对微弱的振动要有敏感的直觉。在探墓的时候,他们会在一个相对的高地树立一根较高铜杆作为的雷引,在铜杆周围大概半里开外等距的八个方向,这是代表后天八卦,乾坤坎离艮震巽兑的各卦方位,八个人各斜立一根手腕粗细且长为七尺的铜管,并用一耳贴在铜管的一端,另一手持一杆三角红旗,当闪电击中雷引的时候,他们不光只在感知铜管微弱振动的瞬间扬起手中的信号旗,同时还要根据震动用心感应地下的墓葬结构,而起关键作用的掌舵人却还要就根据各个方位扬起信号旗的次序来确定一个卦象做出推演,并根据众人的感受到的结果做出最终的判定。

    但随着国家对盗墓的打击越来越重,同时也由于越来越先进的科技,这一门再也不需要过多的人手了,最主要的是避免张扬。他们特意将这八根铜管定制成了一种尖端的感应器,当铜管在感应到振动的同时会自动记录其振动的频率、大小和感应到振时的时间,届时只需要将数据在电脑上分析处理,就能获得大概的墓葬结构。

    然而再尖端的科学技术也代替不了人类那种与生俱来的直感,毕竟再优秀再精巧的设计是永远也赶不上生命体本身那种复杂而精细的结构。正如精确数学远不及模糊数学的魅力。伍氏兄弟在经历过几次的误判之后,彻底撇弃这一尖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撇弃了需要众多人手的八卦阵式,两人两根铜管足矣。以后伍家对墓葬的探寻,往往也只是由伍富平、伍富安他们兄弟俩人相伴而行。

    在木屋棚内,伍富平、伍富安慢慢回味先前感受到的振动,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估计地下墓葬的结构,并依次画下了简要的示意图。

    “奇怪!”伍富安若有所思,“从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看,这里应该战国墓或者汉墓,但从我们所感受的地下结构来看,却没有战国墓的曲径通幽,也没有汉墓的那种恢弘大气。”

    伍富平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一个内空长宽高均略为十米的墓葬,有着至少三种不同材质的防护层。并且还夹杂着流砂层和机关层。这样的防护,恐怕我们一时还难以拿下。”

    “既然这样,哥,我看我们还是先回去做好充分的准备,等找出一个切实的方案后再来。”伍富安听了他哥的分析后建议道。

    “嗯,好吧。”伍富平思索了一下。

    “那我先去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