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7章 远古音乐,神奇乐器(第2/3页)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种因耽宴适,万种剥削,到了末世,休说像中古时代那种身长九尺多的大人没有,便是七尺之躯也极少见。后来逐渐退化到今日地步,再不能与别的大国一较长短。

    同时人种也受了许多残杀压迫,实在没法再混下去,只得遁入深山。后来,经过了一些朝代,出了一位英主,苦口婆心,生聚教养,方才全国悔悟,发奋图强。

    虽然千百年来没有多大进展,仍是局处山中一隅之地,可是到底还算是回到原始那一时代,穴居野外,个个身轻力健,能以群力追飞逐走。

    不似初来时,个个和婴儿一般,一旦受了禽灾兽害,只知向天哭泣。

    人种也一天比一天生育得多,据本族祖先传的图谶,若干年以后,只要众心如一,仍能恢复以前冠裳文物之盛。

    这些话,即使是小王本人,也是将信将疑。

    可是,这里的乐器,确实是从上古传来的。

    因为这里的人聪明,又有好音乐的天性,尽管国破家亡,人微族寡,依然每代有改进,只要静心领略,自能悟澈它的微妙。

    小王的这一席话,说了没几天,便值他们这里祭天告庙的庆典乞复节。该节起源于亡国入山的那一时代,那时全国的人专务虚名,不求实际,竞尚奢华,耽乐游宴。

    年轻的终日叫嚣呼号,标新立异,看去仿佛激烈慷慨,其实是一味盲从,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专与自己为难,一些也着不得边际。

    要是叫他们更正去做,不但舍不得命,连一丝一毫的亏苦都吃不得。

    年老的,则多半暮气沉沉。

    经验阅历稍微丰富的人,一则怵于少壮威势,不敢拿出来使用;一则时危机蹙,那些比较稳妥一点的办法,也只能苟安一时,并无多大用处。

    这两派人中,纵有几个公忠谋国,老成持重的人,当不起滔滔天下,举国如是,只手擎天,狂澜莫挽。

    最厉害的是全国上下十有八九,口是心非,说了不算,一张嘴能在顷刻间说出无数种话语。

    因为五官四肢c心思智能,都不长于运用,只擅长于口舌,以哄骗一时,所以人身各部位都逐渐缩小短少下去,惟独这片舌头竟变成了双料的。

    幸好在国亡的前夜,有几个明白点的人,带了些孑遗之民逃到这里,总算没有真的绝了种。

    可是这些废民都是享惯了福的,荒山生活都要自己谋求,如何能过得了?出山又经不起敌国的杀戮,每日只好痛哭呼天,坐吃余粮和山中天生的草果。

    他们习惯已深,仍然不知振作,既懒得操作,又没有多少现成吃的,舌头依然,人种还是照旧小了下去。

    直到过了好几代,人也死得差不多了,才生出一个有作为的英主。

    幸运的是,上一代的老王,以及这一代的小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些小人儿才有渐渐兴盛的迹象。

    此时,李白已经知道,之前他采摘的大枇杷,原来是小人王室禁果。

    每隔三年,才成熟一次,比寻常枇杷大出十倍,食用后不但明目生精,轻身益气,而且专解百毒,尤其是用来解毒酒之药效,堪称仙丹。

    只是,此果仅有一株,结实不多,又不能贮藏,每当树头采果之时,小人倾洞而出,视为盛典。当日由当王的采了头一枚,朝天供完列祖列宗之后,再一起享用。

    因为数目太少,多时只不过上百个,除了王室尊贵和秉政有功之臣c国宾驼女等十来个人,各得分啖一枚半枚之外,余者用一个绝大的石缸贮了清泉,将果连皮一齐捣成浆,和入水内,分给全体臣民同饮。

    这些小人个个目明身轻,得此果之益不少。

    李白刚刚来时,正值此果三年成熟之期,垂涎欲滴,竟然将所有果子拿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