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请一天假(第1/3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穿到古代当名士最新章节!

    此为防盗章

    这禀启里用的都是官场套话, 下面写得千篇一律, 上官其实也不细看,大体上用词尊敬、格式不错就行。他刷刷几笔写好, 便叫人到街上买了大红禀函、白棉套封, 将禀启连同武平县快马送来的土仪装好, 上给方学政。

    方大人也不甚用心看, 叫人收起禀帖和宋县令让人送来的蜂蜜、茶、蜡、竹丝漆枕等物,倒是取了一柄柔嫩如绢的竹掌扇, 自己摇扇借风,满意地说:“宋令有心了。五日后本官就到武平,你叫人送信, 令他清早出县相迎便是。”

    长汀、武平两县间只隔三百里,乘马车只要两天就能到。方提学特意带宋时跟着自己回去,进城前还在城外驿馆歇宿了一宿,换上簇新衣袍,趁早上凉爽,乘车进城。

    行到县北北高门前,已见到宋大人带着一县举子、生员、有才名的儒士在长亭相迎。方提学视察了一番县内出色的学子,一一问了经籍, 见众人都能引经据典, 流利地答上来,便夸了众人几句, 吩咐道:“本官不能在武平久留, 待会儿便先去县学一观, 再慢慢看各地社学。”

    县学离他要下榻的府宾馆不远,众人朝县学去的时候,宋时就先嘱咐家人到宾馆洒扫,在屋里点上香、摆上冰盆、备好饮料点心,等众人参观回来好吃用。

    提学如今被宋大人和县丞、教谕及县里的举子们簇拥,也注意不到他一个小小生员何时落后,何时又赶上来。走到县学门前时,他又看见宋时落在稍后一点的地方,还以为他一直着,便含笑指着校前泮池说:“你们这些新生员也该入学校了,我在武平能待数日,说不定还能见着你们行入泮礼。”

    宋时知道这机会难得,躬身谢道:“恩师这般爱护学生,学生们感恩不尽。来日入泮礼必为武平一县文人盛世,到时学生自当作文记之,若差能入眼,还望恩师点评几句。”

    方提学含笑摇了摇头:“你这学生真是不白认老师,得见我在眼前就要我点评文章么?那也要看你写得好不好,若有好文章我自然点评,哪怕多与你评几篇也不为难,若不好——那些不也是我的门生?可别怪我作老师的只偏爱好学生。”

    宋时眼睛更亮,一下子悟到了他的真意——方提学对他真十二分的厚爱,不光肯像他想的那样指点他作文章,还要借着评文抬他的名声!

    他惊喜得脸都有些红,连连保证自己要尽力作文,跟着方提学进了县学。

    武平县学是本朝初县令李牧所建,距今也有百余年,虽经多次修葺,也已不复早年的光鲜,廊柱颜色已有些褪了。

    但方提学进去看时,却见学舍里面的粉墙刷得极洁净,走廊一面墙上贴满生员的功课,文笔字体皆有可观处,纸边有教官用蓝笔写的点评,看得出字字用心。

    徐教谕便指着上面的文章给他介绍县里出名的才子,其中有几位正是教提学训过几回的。方大人细看他们一派忧国忧民的文字,又想起他们那天挽袖子打人的模样,忍不住感叹了几声。

    教官们也觉尴尬,连忙把他引进学斋。

    里面的桌椅虽不是新的,却也漆得油亮,没有什么缺损之处。屋内窗户洞开,明亮爽眼,四壁糊着雪白的墙纸。墙上悬了蒲艾,和着浸染多年的墨香气、不知何处来的薄荷清气,叫人一进门便觉醒脑提神,果然是读的好地方。

    课室前有一列架,上摆着些经史旧和学生月考的文集。

    方提学上前去拿了本文集翻看,眉目舒展,微微颔首:“县学不消装成什么天宫模样,只要能叫学生塌下心读就够了。”

    县学办得好,还得再看社学。

    城中就有两所社学,社学虽不是县学那样官修的砖房瓦舍,但房子也像是近期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