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会马上离开。但是只要我没走,我就会一直坚持质量原则——坚决不卖假货和水货。游戏规则不能破坏!人缘坏了,就没得资格玩了”。从原石,到设计,到雕工,到镶嵌,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每一个经手人都极端敬业,都得有深厚的技艺基本功,和传统文化积累,都懂得古饰品这种珠宝精神的形式和内涵,传承和路径。在现代商业逻辑之内,古老艺术如何继续前行?该保留的必须保留,不该留的可以试新,再往前迈步。她并不反对推陈出新,但要按照“古典,优雅,高贵”的规律办事,要符合“精华,精品,精巧”逻辑。
翁师傅是海派雕刻的能手,艺术风格主要受到了乾隆时期雕刻的影响,做工一丝不苟,恰到好处,深受客户的赞赏。几年前,袁秋华拿到了一块和田玉籽料,算是白玉,切出来整体玉质不错。翁师傅决定做一只仿清代宫廷式样的双股麻花绞镂手镯,但是两股麻花绞织的地方,有一个绺裂。绺裂在雕刻的时候,必须想办法处理好,不然影响整件作品的价值。选择挖掉,会造成两股麻花大小不一。对此,翁师傅构思了几天几夜,最后在上下两端的两个绞织处,都雕刻了腾龙驾云纹,经过一番精细加工,成品完美无缺。
这件麻花手镯,袁秋华以5万的价格,卖给了一个香港玉商,买卖双方都很满意,做生意还老合作。后来,香港玉商以10万左右的价格,将麻花手镯易手,据说卖给了一个美国人。再后来,据说美国人以20万左右的价格,又把麻花手镯转手,卖给了谁,就不知道了。
这么两转三转,几年时间过去了,设计师继续找玉,玉雕师继续做玉,玉商也继续卖玉,风平浪静。说来也巧,去年冬,袁秋华去青龙那里喝茶,顺手翻开一本玉器专场的拍卖图录,看着看着,她忽然发现上面的麻花手镯有点眼熟,仔细看看,真的挺眼熟,不就是翁师傅以前做的那个嘛!咋标着“清宫造办处”了?她赶紧看了看是哪家拍卖公司,发现是纽约知名的国际大拍。她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也许是类似的造型呢。
袁秋华拿了图录,急忙去找翁师傅核对。赶巧的是,手镯有一张细部的大图,在两股麻花的绞织处,上面的图案是腾龙驾云纹,而那个龙纹,翁师傅打死也不会忘记!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清宫造办处”的和田玉麻花手镯800多万成交。
今天的新珠宝,竟然成了昨天的老古墓?道与魔,还能愉快的玩耍吗?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面对询问者,袁秋华一笑了之:你信吗?反正我不信!道听途说,别当真啊!
敏感话题,翁师傅也站出来辟谣:江湖传言,切勿对号入座。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香港玉商却唱反调:不仅你们信,我也信了。开玩笑哈,一家之言,不足为定论,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嘛。
袁秋华的珠宝定制,纯粹靠客户口碑传播,越来越受阔太们,明星们的青昧,业务也越来越繁忙。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