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宝地”把自个店里,或别人店里滞销的东西拿过来甩一甩,碰运气。每个城市的特色古董,市场冷热都不同,他们像候鸟一样穿梭于各地古玩集市,从各地低价收购,再转到别处高价卖出赚取差价,跑场赶集,既进货又出货,业内戏称“南货北调、西品东送”。他们算半个行家,有着异常敏锐的嗅觉和眼力,是古董生意的第一关,他们从没有收藏常识的住家户里抠出好货,再转手卖给开店的古董商。有时碰到真古董,地摊老板自己都不识货,被店家“捡漏”。
博古斋固定的卖家河南小伙子卢布,在内蒙古赤峰收到一只玉熊,收价不过是50元。进店转卖,说是宋玉,开价2000元。骆先生说东西特别好(大路货),没污垢(没玉沁),品相极好(观赏器),连小裂纹都没有(不到代),可谓完美无瑕(工艺品)。卢布心里叫苦,贬损是买家,买主“挑刺”,说明这东西,其实人家想要。如果把东西大大地夸奖一番,就没戏了,说明东西不对路(辽宁岫玉,玉质一般),或不真(普品,新工),没人想要。讨价还价,最终以150元成交。袁秋华看它磨砣的碾槽、推磨的痕迹、雕琢的刻画、工艺的精妙、神韵、光气、陈化程度,包浆皮壳也符合年代岁月的特征,玉熊不少地方已经钙化,附着着所谓的鸡骨白,断定至少是红山时期的文物。
所谓的捡漏,说白了,就是仗着货主不懂行,将绝世珍品,按废品的价格收走,美其名曰捡漏。捡到金子随市卖,挣的是异地差价。他们挣的都是辛苦钱,除了挑费,路费,一年剩不下几个,不赔就不错了,但都个体散漫,热爱“自由逍遥”,有游侠遗风,受不了工厂那么多条条框框,宁愿在露天摆地摊,全国各地跑,边游玩边收货,等于旅行。
店家眼光高,不看人,只看货,货不对路,全身名牌,也直接送客。货好的话,一身破烂,名家也会奉若上宾。平常时,不管收货卖货,眼力说话。但也会碰到一些“浑不吝”,这号人胆子贼大,什么都敢弄。古墓没本事挖,专挖附近的村墓,又没本事,又没出息。平民墓能有什么宝物,无非是铜钱,玉塞,寿衣,古玩商最厌恶这种人,但这些人脾气都很倔,死皮赖脸。古玩商哪敢收啊,不仅价值不高,煞气还极重,只能给些钱财打发走,东西不要,钱拿着喝酒,大爷您别再来了!
另一种麻烦,就是所谓的出土文物,尤其是青铜器。改革开放初期,河南遍地古墓,盗墓者拿着挖来的宝贝南下,从河南至广州的火车凌晨三点到达,他们从火车站出来,沿人民北一路摆摊,把文物低价卖给前来淘宝的人。任何时代,都有地下买卖。在一些年代,许多再正常不过的买卖,也需要私下交易。这些见不得光的青铜器,买者藏了二十年,趁着古玩热拿出来卖高价。青铜,就是铜锡合金,春秋以前应用广泛,又称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为青铜器时代。按照国家规定,清朝以前的青铜器,不允许买卖,个人可以收藏,但不能交易,更不能私下卖给外国人,无法变现,相当于砸在手里人,要么当传家宝保管,要么捐献给国家。古玩商根本不敢买下来,谁买谁犯法,搞不好十年八年就得往监狱里过。当然像青铜剑、鼎、尊、犀角杯、象牙席等一级文物,有些老板也会收下来,将之上交,和上面搞好关系也很重要,这个大家都懂。
古玩市场分为三级,最低的一级是古玩店、古玩城、市场地摊、旧货市场;二级市场是注册的艺术品经纪公司、文物商店、典当商行;最高端的市场则是国内外的文物拍卖会。
广州市的天光墟,清末民初为其全盛时期,在广州长寿西路来初地一带,主要是出售一些旧家具、旧器皿等较为廉价的二手货,以及一些古董和字画等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军阀混战,古文物由宫廷、大户外流,大量流散社会,落入各地古董商手里。商人将其辗转私运广州再出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