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文豪(第2/3页)  三生有幸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起来如三十多岁的女子。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所做诗词,轰动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开始了让所有世人称羡的琴瑟和谐的童话爱情生活。赵明诚素爱金石碑文,立誓要在有生之年,为后世撰写一部《金石录》,为了丈夫这个理想,夫妻二人穷极一生c倾尽家财。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使得他们日子虽然过得清苦,却是你侬我侬,心心相印。

    可惜这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平凡快乐日子,在靖康之变的到来后被粉碎。李清照独自一人押运十五车金石书籍,这些都是当时的无价之宝,历尽千辛万苦逃出北方,来到江宁府。可惜丈夫患了重病。赵明诚于1129年卒于建康。

    接下来又是无休无止的颠沛流离。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百般伤痛c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被一个官右承务郎c监诸军审计司官吏c名字叫做张汝舟的人,百般卖好,又暗施计谋,骗得这种绝境之下的李清照嫁与他为妻。

    婚后,张汝舟的野心便暴露无遗,他是觊觎李所搜集的金石文物,这东西李清照视如生命,是她亡夫赵明诚一生的心血。当张汝舟发现这些金石文物已经丢失得所剩无几,便开始对李清照拳打脚踢。

    绝境之下,一个孤单的小女人,心内的凄凉使她急病乱投医,却遇人不淑。在靖康之变这个国家动乱不安的年代,多少家破人亡c妻离子散,李清照的遭遇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

    然而李清照终于没有沉沦,她奋起反击。在掌握了张汝舟这个人面兽心的家伙确凿的罪证后,将自己的丈夫告上公堂。张汝舟被罢官除名c柳州编管。但宋律: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二年。当时的翰林学士綦崇礼帮了李清照的忙,使她免受了牢狱之苦。

    关于李清照这次屈辱的改嫁之事,并无确凿的史料记载,以至于后世为了李清照是否改嫁而大兴口水战,仿佛更多对李清照本人倾心的人,不愿意也不希望改嫁这件事是真的。

    其实这无关紧要。当时的环境与遭遇下,李清照嫁与张汝舟,无可厚非。千古第一的女词人又怎么样?她始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嫁与张汝舟又怎样?这掩盖不了她光芒璀璨的人生。一个孤苦无依c走投无路的女人,想要寻找到心灵和生活上的双重慰藉,只是她遇人不淑,以悲剧收场而已。

    这之后的李清照,并未意志消沉。反而更加振奋,不但编纂完成了《金石录》c《金石录后序》,还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寄希望于收复山河c洗刷国耻。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如今的李清照,历尽了磨难,也登上了文学的巅峰。在两个得意弟子的关怀照顾之下,过得倒也从容,但仍不改希望收复故土的初衷。

    岳孝娥随父出征c张石头驰骋沙场的传说,使她对这两个年轻人十分感兴趣。听小徒弟万俟萱讲了张石头与岳孝娥当街相救而后身陷囹圄,又蒙皇上特赦的事情后,便与大徒弟福国长公主相商,欲办一个宴会,来酬谢恩情,也想借此机会,交往二人。

    这与赵多富的谋划,契合得十分完美。

    如今的嬛嬛,在忍辱偷生c卧薪尝胆十几年后,早已悄然在暗中形成了一股可怕的力量。

    江北义军首领暗地早就奉命,朝中大佬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