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挥,拉起了赵龙文说:“阿弥陀佛,行了,你已三跪九叩首,算是行了正式拜师之礼,我天台佛门讲究随缘随性,对你等俗家子弟更无强制约束,唯记不得欺师灭祖,不得残害良善,其他自然随性而为,你自记住,日后如有天怒人怨之事,自有无穷孽障在前路等你。”
    赵龙文站起来后恭敬地应了声:“徒弟赵龙文一定牢记师傅教侮,永不敢忘。”这却是他聪明之处了,他知道这个新拜的师傅,还没正式问过他的名字,此时自然地把名字报了上去,让师傅有个印象就行,日后久了,师傅自然就记得了。
    悟非大师近一月来每日见赵龙文早起锻炼,风雨无阻早知他是个心性坚韧的了,刚又经历一番心性磨砺,所习密传眼看破关在即,知道自己百年来的机缘很有可能就在眼前,就点了点头说:“阿弥陀佛,你即入我门下,当知我天台密传之缘由。”看了看天色,点了点头,心知还有些时间,正好对赵龙文说一下天台密宗之事,便走到他每日里练功的平台之下,双脚微动,只一闪人已经站在了峭壁上的平台上,对着下面的赵龙文说:“你且上来。”
    赵龙文此时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见到师傅如飞般上到了平台上,只好老老实实地抓着峭壁上几个突起的石块爬了上去。
    悟非见他上来后,示意他盘腿坐好,这才又说出一番话来:
    从汉而三国以来,中华佛道二门便缕次受到朝代更迭,世俗战火的波及,无数珍贵典籍毁灭于战争,消逝于世间,有感于这些典籍的不断流失,唐时天台宗二祖慧文便于宣扬修行之要外,立下了这一支专门保护典籍的护道密宗,护道密宗创宗之祖是为慧归祖师,从慧归祖师开始,他们这一支的谱系就独立于天台宗之外了,只有在天台宗主继位后,如发现有些典籍丢失须要核对和查找时,以密法发出问道贴后,护道密宗的人才会现身为宗主寻找和解答问题,平时就如苦行僧一般游走于大江南北,滚滚红尘之中,从第二代护道密宗弟子起,每代弟子最多只能有七人,刚开始时还只是和尚,到后来因护法需要逐渐转变为可以收俗家居士,更可以是女人或者道士。但人数却不能更多,取七星护法华之意。每一个弟子要收真传弟子时,都须以密法询问或知会同代的师兄弟们,如果其他的师兄弟有多收了的,或者师兄弟们已经收够七个了,那么他就不能再收弟子,只能以记名弟子方式传授功法,而这样的传功最高也只能传到入室弟子的基础功法为止了,这也是赵龙文刚才得知的龙氏,方氏,李氏,叶氏四家功法的由来,并不真的是他们四家都有恩于天台密宗。
    悟非大师有选择的说完这些后见到天色也差不多大亮了,就对赵龙文说:“为师给你说的这些你记住就行了,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你还要上课,你且先去,记得明早寅卯之交时到这平台上来,为师在这等你,到时传你真正的功法。”
    赵龙文一时还算不清寅卯之交是什么时候,抓抓头发问:“寅卯之交”
    悟非失声笑道:“好吧,你记住明早五点到这就行了,记住,以后都是五点这个时间来这。”
    赵龙文就唔了一声,向师傅拜了一拜就要跳下平台。
    赵龙文自然不知道,在他和悟非大师靠近后,特别是一番跪拜,大师与他十分接近之时他的脑海中那不时闪现在的方框,闪烁着一种莫名的光芒,悟非大师身上也传出一阵肉眼不可见的光波,与赵龙文身上的光波交相缠绕,如同二个久不相见的伙伴,兄弟。
    空间中这光波是乎在交流沟通,而平台上老和尚与少年也完成了第一次的交谈。
    悟非大师闭上眼,神念却注视着赵龙文越跑越远,嘴角浮现一层浅淡的微笑。想了想从袍袖中摸出一块碧绿的玉佩,玉佩看上云成色一般,却又古韵溢然,佛气缭绕,大师把神念从赵龙文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