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三)高 堂 雄 心 在 影 香 镜 不 平(第1/3页)  帝国启事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日他坐在学堂里,虽然面无表情,看起来好像目不斜视,实际上,整间学堂里的学子,他都用眼角余光扫视过一遍,更刻意留心看他们的行为举止,是不是得体,是不是尊师懂礼,预先在心里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先进来的几名学子,他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至于后进来的那个最小的小童,虽然觉得还算知礼仪,但他毕竟年岁太小,怕是吃不了太大的苦,也许再等得几年才行。这家的大人也不知是如何想的,发蒙太早,也不怕坏了孩子的脑子。唉,偃苗助长不可为呀。今次就不取他了,让他晚上两年再来吧。

    王祁不知道,此次他考试的命运已经被这个看起来威严的老夫子判了死刑。不过,如果他知道了,大概也不会往心里去的。毕竟他现在根本就不想来读什么书,有那个闲工夫,还不如想想怎么造出‘酒精’来,更有趣一些,也更能发家致富一些,读那什么‘子,史,经,集’,有屁用?不能吃,不能穿,纯属浪费生命。这一次要不是老太婆逼他来,威胁他不来参加考试就不准他开肥皂铺子,他才懒得来呢。

    这几日,他被造酒精难住了。为什么他想造酒精呢?说起来,他当初是想造香水来着,可香水必须要用酒精去稀释,用水的话,会浑浊了那溶液,成了香汤,不是香水。造酒精就要先造出酒来,于是他利用过节的机会,悄悄尝了尝现在的酒,才发现,那酒淡得很,大概只有二十几度,就连最有名的‘杜家老酒’,也不过稍高一点,但也不会超过四十度。离酒精差得太远了。他问了人,才知道现在的酒是用小米、高梁和其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酿出来的。他在世面上也没有发现土豆、红薯之类的农作物。现在农业不发达,人们连吃饭都成问题,经常发生饥荒,他又从哪里能搞到酿酒的原料呢?在他的记忆里,曾读到过一篇幽默故事:“说这事是发生在三国期间,刘备曾颁布过法令,严禁私人酿酒。这是因为酿酒会与民众争抢粮食。民众无计划,盲目的酿造,大量的粮食被酿酒消耗掉了,搞到后来连饭都没的吃。刘备一看,这怎么行呢?于是就不准私人酿酒,只能官酿。为了禁止酿酒,政府连私人家里酿酒的器具都要收缴,以至于,民间怨声载道。诸葛亮看到了以后,就想劝劝刘备,一天,他同刘备共乘一辆车回城,看到路上有俩男女在走路,于是他指着那对男女说,主公,请下令将那俩人抓起来吧。刘备不解的问他,先生,为什么要将他们俩抓起来呢?他们难道犯了什么罪?诸葛亮笑嘻嘻的说,他们俩人犯了淫邪之罪。刘备说,先生何以见得?诸葛亮说,他们没犯罪,为何身带淫具,满街乱跑?刘备这才知道,原来先生是在指责他,不该将民间的器具没收,那是老百姓的财产,后来,他就停止了没收酿酒器具的作法,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也能看出,民间酿酒的艰难。这个酒精问题困惑了他很久,到现在都还没有办法解决,让他差点抓破头。

    学堂里寂静无声,陆陆续续有人进来,进来的人都很自觉的放轻脚步,轻手轻脚的入座,放东西,尽量保持学堂里的安静。就在这时,一个人大大咧咧的走进来,步子踩得震天响。不管不顾,全不在意旁人的感受。不用问,来人肯定是黄锦荣,黄大公子。他自顾自的走到王祁身后的书案前坐下,把手里的布袋随意的往案几上一扔,把书几砸得‘呯呯’着响,因为布袋里的砚台是石材打造的,所以发出很大的声响。他伸手伸脚的坐在案几下的苇席上。

    王祁不禁在心里大叫‘晦气',自己今日怎么遇见了这么个大纨绔。要知道,今天,像这样的考堂,可是有十多间的,怎么自己就偏偏同这个‘宝气’分到了一间,而且还离得这样的近。除了自叹运气差,他还能说什么?

    文源老夫子见人差不多到齐了,就站起身来,从身前的案几上拿起一叠考卷,让前面第一排的学子依次向后面传递。王祁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