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四章 嗨!将军,天气预报不准,今天我们干甚?(第2/13页)  我的东海我的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官柳川平助中将。

    同时,日军大本营又将位于华北战场的第六师团调出,命其在长江的白茆口登陆,加入到第十军的作战序列。日本海军也把原来的第三舰队,分编成第三c第四两个舰队,增加了“足栖号”巡洋舰为第四舰队旗舰,以全力协助第十军的登陆作战。

    日军第十军的作战部署的第一期作战目的是:十一月二日“断然进行登陆”。之后,“以精锐的一部作为先遣队,神速地进入松江以南地区,掩护军主力渡过黄浦江。第二期作战目的是:“尽速以一个兵团通过水路,向苏州挺进”,切断中队回撤南京的退路。主力在松江西南面地区整顿后开始前进”,“进入苏州河北面地区”,策应上海派遣军消灭中队主力。

    这是一个极其凶险的作战计划。

    如果日军成功登陆,并依上述作战计划占领沪浙交界处的松江地区,即可切断沪杭甬(上海至杭州至宁波)铁路,然后从南向北发动攻势,与从北向南打向苏州河的上海派遣军协同,对上海战场上的中队形成包围之势。

    日军选择的登陆地点,位于上海南侧杭州湾的北岸。这里近岸水深十米以上,且海岸平直,便于大型舰只靠近和重兵展开。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地区公路和铁路发达,不仅可以通往上海和杭州,也是通向南京的要道。

    早在两百多年前的明嘉靖年间,日本人进犯上海时就是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的。

    中国人或许忘记了,但日本人牢记心中。

    国民政府陆军大学聘任过的日本教官,曾公开对中国的军校学员说:金山卫“是登陆的好地方”。可见杭州湾登陆点早已在日本人的窥视下:“关于杭州湾沿岸,平时已在进行侦察,也收集了相当数量的地质资料”。

    但中队的将领们认为,金山卫海水浅滩涂深,海岸纵深又多是水网地带,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登陆地点。——日本军人与中人对同一军事问题的认知相距甚远。

    淞沪会战初期,蒋介石接到过日军可能要在杭州湾登陆的情报,为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专门作出部署,将第八集团军的四个师加一个旅布防于杭州湾北岸。但是,随着淞沪会战的进行,杭州湾北岸部队不断地被抽调至上海战场,最后竟只剩下第六十二师的一部和少量的地方武装。

    中队统帅部似乎已完全陷于应对上海的惨烈苦战,遗忘了或是忽视了位于上海战场背后的杭州湾——空虚的后方如遭遇突袭,必会使腹背同时受敌的危境降临。这是基本的军事常识,而置身于战场的第三战区指挥官们竟然毫无防范。

    最令人奇耻大辱的是,淞沪会战居然是这样泄露了情报使得日军金山卫轻松登陆。

    我们都知道淞沪会战是在1937年8月爆发。

    当淞沪会战进入到10月底的时候,虽然说中国的军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一撤再撤,但是上海仍然是由他们控制着,这种局面和日本当初的判断以及算盘是背道而驰。

    所以为了贯彻速战速决的战略,尽快的解决上海的战局,日本参谋部决定立即增兵上海,同时把主战场从华北南移至淞沪。准备实施登陆作战来打开此局面。

    日军计划是在杭州湾北岸登陆来包抄中队的后路,同时派出间谍登陆杭州湾北岸金山卫。

    在当时奉命潜入金山卫一带刺探军情的是日军的山田武一,他曾有如下回忆:“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当时还比较迷茫,因为我中国话讲得不好,所以我随身带着当地人喜欢的一些小礼物,糖果c烟卷c胶靴c电筒,另外还有为数可观的法币,我们就穿着便衣这样出发了”

    据日军间谍山田武一供述,在淞沪会战爆发之后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他们从上海潜入金山卫后,租住在了当地一陆姓人家家里,这家人还派其儿子给他们做向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