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司c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的胜利。
二切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表现了特殊的英勇顽强与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造成了为国争光慷慨赴死的壮烈气氛
三c大量的炮兵参战,炮火准确猛烈,为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10月29日,我反击部队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恢复上甘岭表面阵地的战斗即将打响。30日22时,密布在五圣山方圆十几里的山谷中的我军各炮群,突然咆哮起来。无数炮弹掠空而过,一道道炮弹出口的红光,像闪电一样劈开了漆黑的夜空。5分钟后,炮火延伸,接着响起“哒哒”的机枪声。敌人以为我军反击开始了,纷纷跃出工事。隐蔽在山背后的敌人预备队也蜂拥而上,企图像往日那样先我抢占阵地。但敌人没想到,已经延伸的炮火,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倾泻,1万多发炮弹铺天盖地落到敌人阵地。已经展开战斗队形的敌人还没有接触我进攻步兵,就被炮火吞没,尸首四处飞扬。
炮兵素有“战争之神”的美誉。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炮兵以准确而猛烈的炮火,有效地支援了步兵,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根据志愿军炮兵指挥所统计,此役总共消耗弹药40万发,这在我军炮兵作战史上是空前的;炮兵共毙伤敌人12800人,占歼敌总数的半数以上;击毁坦克28辆,汽车33辆,毁伤火炮112门;另外,高射炮兵毁伤敌机201架。连美军也不得不承认:“中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美国的战地记者认为:上甘岭“战斗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大炮发挥了惊人的作用”。外国通讯也称:共军的炮火经常使“进攻的联军陷于瘫痪”,“使那些爬上山顶的联军全军覆没”。
四c坚固和完善的坑道体系,是保证上甘岭战役持久防御从而致胜的重要条件
构筑坑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志愿军投入的人力c物力难以计数。据统计,至朝鲜停战,志愿军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公里,挖堑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共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排列,能绕地球一周半,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在给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沮丧地写到:我们现在“用这种方法20年也打不到鸭绿江”。曾经自吹打败天下无敌手的美军不得不承认中队是世界上的“头等陆军”。
首先,有效地保存了有生力量,削弱了敌人火力优势的作用。客观上使我与敌在装备上的极大悬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从而为我挫败和战胜敌人提供了物质基础。战役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坚固的坑道工事做依托,在敌人以绝对优势火力对我实施疯狂的c持续的c旷世罕见的猛烈轰击下,要夺取战役的最终胜利,将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其次,坑道工事也为我长期固守和与敌反复争夺创造了有利条件。即使我表面阵地被敌占领,部队也仍能坚守坑道,从坑道内不断以小分队主动出击,零敲碎打的收拾敌人,破坏其修筑工事,使占领我表面阵地的敌人,如坐火山之上,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利用坑道囤积了大量粮弹,从而保证坑道分队的生存,不仅大量消耗阵前之敌,也为最后的反攻储备了有生力量。
五c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还仰仗于后勤保障有力
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在空中c地面c海上c前方c后方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战争不仅在前方打,也在后方打。而后方的战争,不仅决定了前方战争的规模,而且也决定了前方战争的成败。
在上甘岭战役,阵地上进行激烈c反复的厮杀,志愿军后勤战线也进行着殊死的战斗。后方时刻关注着艰苦卓绝的坑道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