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9.第五十九章 六零幸福日常 59(第1/2页)  快穿之转世良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年后。

    于希朝原本打算刘明芳一毕业就与她结婚的, 但情况却不能如他所愿。

    大学毕业, 于曼莉已经二十四岁了,屈守正也是奔三的年纪, 他们的婚礼刻不容缓。屈母这几年可没少念叨要抱孙子, 屈守正也不是不急的。

    短期内要办两场婚礼,于家即便早有准备, 也要忙的团团转。之前,于母不满意屈守正的军人身份, 贫困的家庭, 分隔两地的感情。现在,屈守正在交通管理局站稳脚跟,于母依旧不放在眼里。于曼莉一心嫁给他,再怎么说也是自己闺女, 该有的该给的,于母一分都不会少。屈守正家底薄,怕于曼莉受委屈,于母贴补得更多。于希朝他们也给了于曼莉不少东西。

    但不管怎么说,两场婚礼还是不同的。

    于曼莉是于家大小姐, 北大学生, 还进入了外交部, 前途光明不假,但也只是前途光明, 现在在外交部还是个新职员, 地皮还没踩熟。屈守正当年得蒙于家关照, 进入了交通管理局还小升了一级,但无甚建树,完全是于家的附庸。

    屈家里面是种地的寡母,早已出嫁毫无助力的姐姐姐夫。屈守正的工资很多时候都得补贴她们。

    刘明芳毕业以后留在了学校,当然离她当大学教授的目标还有距离,但以她双语年年第一的水平也不远了。

    而刘家,刘国栋和沈秀娥已经退休了但退休金是少不了他们的。刘明杰大学毕业分配时,于希朝难得的动用关系把他往北大那边送,两人在一处也好有个照应。这话是于希朝说的,刘明杰抽抽嘴角想也知道不会是刘明芳照应他了。其实还真是想错了,刘明芳的身份是一个震慑,刘明杰还真得益不少,至少,他那些论文成果没人敢化为己有,也不敢随随便便的给他穿小鞋。

    刘明华和梁惠厂里面的效益不行了。偷奸耍滑的不在少数长期,接不到订单,工资有拖无欠,福利已经没了。在这物价上升迅速的年代,实在过得艰难。索性两人辞了工作,想高如意一般卖点早点,挣的钱也多。一样是卖,就到了北京去。刘明芳嫁到北京是板上钉钉的了,刘明辉天南地北的跑,但在北京停留的时候比老家多,连刘明杰的工作都在北京。反正刘明芳给刘国栋买了房子大家都有落脚地,刘明华也把房子卖了,住四合院,然后加了钱买个小商铺,小买卖做的红红火火。

    刘明辉算得上是最出息最有钱的那一个。上学的时候就时不时的去上海进货倒卖,靠着刘明芳的本钱和刘国栋的指点赚了原始资金,跑的更远了。现在名下也有几间铺子和一个小作坊的公司了。他比不上于希晴。

    改革开放,有钱有能力有胆魄,了解政策最深,敢于下水经商的必须是这些高干子弟。他们资金多,人脉广,哪儿里有政策优惠,哪儿里是出口特区,哪儿里是经济特区,什么时候确定,有几成把握,他们鼻子灵着呢。轻易就能抢占第一战线。于希晴和一帮小伙伴做房地产做的风生水起。

    刘明辉不算是圈子人,但于希朝听到有用的消息不吝告诉他一声,有理论指导(学校里面学了经济学),经验指导(刘国栋和倒卖的经验),也闯出不小的名头。虽然经营范围不同,于希晴还是听说过他的名声。

    刘明辉和于家算是姻亲,在北京也没什么人用些不入流的手段欺负他,比姚成一开始好多了。

    刘家综合实力比屈家强。

    于希朝一个正师长,不说于曼莉甩其他人也甩了几条街,属于别人家的孩子。然而,除了本职工作,于希朝搞投资也是一绝。他有商业头脑,熟知各种政策,看人眼光好,只需把钱投下去,轻轻松松就能赚的盆满钵盈。虽然他不出面,京里面但多少人想结个善缘。

    所以到时候无论是来宾数量质量贺礼,还是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有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