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哈哈哈!”
“我就知道世人皆是这个答案!可你等知晓否!鞅执政十年,秦便强了十年,若鞅执政二十年,秦便可强二十年!于秦,鞅自问不输五羖大夫啊!”
抗议之下,商鞅尽已流泪,这时李川才发现,这个外边强悍的秦国丞相,两鬓已然花白,额间皱纹几许,颇有暮年之像。
“学生罪过!”
赵良不知所措,径直俯身跪下,他也没想到自己真心一言,竟然商鞅如此屈心。
“你并没有罪。于世人前,五羖大夫百里奚的确比鞅强,他治理秦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外美名甚远,去世之时举国哀悼,乃民之神像……而我鞅……”
商鞅一语仿佛老了十岁,却始终是坚持着自己的理念。
“大夫,学生有疑问!五羖大夫百里奚的治国之策,于民于国皆是上等,大夫为何不引而用之,也不止于此啊!”
赵良问出了心中的疑惑,竟松了一口气,一脸期待地看着商鞅。
“国之策,乃国本!”
“孝公之秦,有异于穆公之秦!”
“五羖大夫之秦,不同于鞅之秦啊!”
国策,只有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才能称之为国策,国家的时代和性质就确定了它所适合的政策。
“如今是何年代?”
“天下诸国,豪强并起!秦想要立足乱石脱颖而出,只能挺兵走险,国内一心,才能战胜国外!”
“这个时代,是法家的时代,百家争斗中,法家最强,同样最苦!你要做好准备!”
“学生愚钝,竟不知大夫之大智,大夫指点,学生谨记于心!”
赵良俯身再拜,这一拜,他彻底被商鞅折服。一个人,宁可成为天下人中的恶人,也要挺身为国之富强抛头颅,撒热血……这样一个人,为何不叫人尊敬!
“那大夫,如今秦已然强盛,凌驾于诸国,您为何不解甲归田!”
“倘若从现在开始,你把国君给你的赏赐都上交,再劝国君启用一些有用的人才,让国家抚恤孤儿,赡养老人,尊重有德行的人,然后你退居山林之中种种地养养花,也许能获得平安。”
赵良心中不忍,提议道。
“我之财富,皆用于国也。至于退,鞅且问你,孝公在否?”
商鞅虎目一瞪,身上气势如虹,情绪中走出来之后,他又是那个贵族百姓畏惧,朝野恐惧的商大夫,秦国大上造!
“在!在!”
赵良心惊,他自然知道商鞅的意思,但私下讨论国君是否在位是大忌,他只能含糊不清地回答。
“伯牙子期,知音难觅!”
“士为知己者死!”
“孝公之于鞅,犹如穆公之于百里奚。”
“孝公尚在,鞅岂有退步之举。”
当年秦穆公重用百里奚,秦国因百里奚而强盛,如今秦孝公重用他商鞅,他唯有全心全意辅佐而已!
“太子八年未出,若孝公崩,大夫大难将至啊!”
赵良继续劝解道。而商鞅不为所动,嘴角的胡须扯动:
“随孝公去岂不好!”
“今日说的也够多了,你既然不愿意我引你入仕,便自去吧!”
商鞅起身,于桌案上抽出竹简两卷,递于赵良。
“此两卷书,一为《法经杂卷》,一为鞅撰写的《秦律》,留之无用,皆赠于你,望你好生珍惜!”
赵良举手作揖,躬身一拜,接过竹简藏于袖中,感激涕零:
“学生定不负众望!”
“对了,还有一物,乃我法家修身之法,你也一并带走吧!”
不待赵良拒绝,商鞅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