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章 称兄道弟(第2/3页)  重生回到1984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青,果然在她脸上看到了欢喜和感动的神情。她欢喜的是张小森不用再背井离乡,感动的是邵寒对她的一片心意。

    一切尽在不言中。

    吃饱肚子后,林阿七和吴志荣想要试下张小森的力气到底有多大,提议扳手腕。张小森让他们一起来,两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依旧输给了张小森。

    沈健华也上前试了一把,这一回一对一,张小森赢得更加轻松。

    摆摊的老板看得手痒,也跟张小森比了一下,结果输得更加干脆。

    这个老板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输了比试,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送了张小森一副羊皮手套。

    沈健华是个喜欢交朋友的人,干脆叫了几瓶啤酒,跟老板边喝边聊了起来。

    一杯啤酒下肚,老板的话渐渐多了起来,自称沈周华,今年三十五岁,辛集本地人。

    “原来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沈健华立刻站起来跟老板干杯:“我叫沈健华,江苏j县人,今年三十一岁。”

    沈周华一听,激动得不得了,立刻跟沈健华称兄道弟起来。还问他们是不是来购买皮子,说他有认识的熟人,保证价廉物美,一边说,一边拍胸

    喝到很晚才散。

    次日一早,沈周华带他们到皮革市场。

    辛集是河北省第一大镇,也是历史上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和商埠重镇,皮毛皮革业始于明代,盛于清朝,历史非常悠久。可它的名气仅限于局部地区和局部人员,并没有像“上有天堂c下有苏杭”那样家喻户晓。

    章秀青跟许多同龄人相比,文化水平算高的,可她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还是前世那位一直骚扰她的服装厂小老板告诉她的。

    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真皮皮衣风靡全国,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穿着皮夹克的男女老少,许多商家瞅准商机,纷纷成立服装厂,短短数年时间,制作皮衣的厂家如雨后新笋般遍及全国各地,而章秀青曾经呆过的那家服装厂更是风光一时。

    老板是个妻管严,万事都听老板娘的。

    老板娘出身农村,小时候家里贫穷,上了只一年的学,基本上算是个文盲。她自称自己是个很普通的女人,没出嫁前在娘家干农活,出嫁后在婆家干农活,在三十岁之前,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聪明才智,日子过得平平淡淡,直到她的儿子上小学。那一天,她带着儿子去新华书店购买文具用品,鬼使神差买回来一本《服装裁剪自学入门》的书。

    她的丈夫一向惟妻命是从,只当没看见。公公婆婆却非常生气,说她乱买东西浪费钱,逼着她把书退回给书店。她不肯,婆婆勃然大怒,一边破口大骂她是个“败家精”,一边动手抢,差点上演全武行。

    老板娘好不容易才保住那本书。

    她的婆婆气急败坏,在村里散播她的坏话,说她字都不认识几个,买回来那么厚一本书,不能吃c不能用,更不能当枕头,纯粹是脑子有毛病

    村里许多人不理解,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得非常难听。

    丈夫劝她宁事息人,把书退掉得了。

    她倔劲上来,发誓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学成为一名出色的裁缝。然后说干就干,当天她就到街上去买了专用剪刀及划粉c皮尺c硬尺等东西。

    为免浪费,她从一个走街串巷收旧货的老头手里买了一大叠旧报纸,整天像个疯子一样在家里裁裁剪剪(她婆婆的原话)。一个星期后,她到街上去买了一块布料给儿子做裤子,整整花了十天时间才做完。

    尽管她付出了许多心血,可是依旧做得不好,她并不气馁,又花了一天时间修改。

    一个月后,她给丈夫做长裤,同样花了十天时间,婆婆依旧对她冷嘲热讽c大肆打击。

    三个月后,她给自己做衬衫,只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