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史朦胧4墙缝漏财(第2/3页)  知非省见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胖,下不了水浮不起泳,后来他学会了,也差不多大男人了,再戽水捉弄人也就要挨收拾了。

    长江边的农村,是要养蚕的,桑树就是蚕的主要食料。

    而桑叶成熟期,桑树上会长出桑泡,鲁迅笔下叫桑椹。个小家伙,爬在树上,一人一个枝头,摘一个吃一个,直到心满意足才下来。而且很神奇的快乐是,树上的桑泡,吃了又长,吃了又长,总感觉吃不完。

    儿时的时光总是飞快的,尽管我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但还是有记忆深刻的时候。

    在我傻傻的记忆里,有两个事情是深刻的。

    一个是太阳寺探秘,一个是老房子挖出了宝。

    先说太阳寺。

    地主家的院子附近,有个高都山,高都山上有个庙,叫太阳寺。至今都还保存完好。

    太阳寺,有个山门,山并不高,小娃娃的脚步也可轻而易举上去,所以也就深受我这样一个傻子的喜爱。山门上,有“高都山”三个大字,但我也搞不清楚,就从来没有看见“太阳寺”的字样。

    后来有个作家《太阳寺考》,记载了太阳寺的来历:

    在距高都山约50米处有个山包叫太阳包,包上有一礅石头,在朝东北方向的那面灰白色的石壁上,天然生就一个直径约15米大紫红色“太阳”。传说每当晴空万里,紫阳高照的时日,一到傍晚,石壁上的太阳就会自然发出光来,使过往行人不用火把而如白昼般行走。因此,高都山上的寺庙更名“太阳寺”。可惜,这墩奇石在1980年遭遇厄运,被人开山取石,运去填粪坑了。

    按傻子的逻辑,至今都没有想通,那块石头会不会给粪坑的主人带来荣光还是带来厄运。

    我也当然没有见到神奇的“太阳石”。

    小时候,太阳寺是个小学。我有个同学,他也就是这个村小毕业的,而且后来沾上了“太阳寺“的光,混得人模狗样的。

    读书多了,识字也多了,也就知道了太阳寺的一些掌故。

    太阳寺始建于乾隆47年(1782年),寺院建筑主要有正殿、后殿及两旁的偏殿。正殿有三层,底层为阎罗殿,第二层为二仙殿,第三层是玉皇殿,但已在一段时期里被拆毁,其基地做了太阳村小学的操场,后殿和偏殿所围成的三合院做了校舍。

    小时候的快乐是记忆深刻的,当然干的坏事也记忆经久不去。

    太阳寺,偏殿两头,是吊脚楼,有飞檐翘角,有回廊阳。吊脚楼的下面,是个小小的水凼,那个时候,胯下屁股,漏出白白的屁股,拉下的便便,箜咚一声掉进水里,箜咚一声又掉进水里……在吊脚楼,拉下了开心的吊岩屎。

    太阳寺所在的高都山,地型也十分奇特,环形的山崖凭借天然的石壁或石砌的围墙围合成寺寨合一的格局,石崖边的两棵黄葛树体型巨大,特别是靠山门的一棵已分出七根主干,如苍龙盘桓,似华盖蔽目。几株不知名的树干上长满了以石岩姜为主的寄生植物,更显古老苍劲。屋后是一块相对宽阔的平坝,右边的黄葛树下有一块表面平坦的巨石,许是当年寺内高僧打坐悟道之地。

    不知是真是假,据说就在操场地下,还掩埋着数十尊当年拆寺建学校时的石雕神像,说不定还有民间石刻的精品呢。

    小时候,太阳寺的香火是很旺盛的,附近几个县的人都要来求神拜佛。当年的太阳寺香火是很旺盛的,据说邻近的几个县的许多香客每年都会前来朝山。

    很多年以后,再次回到这个曾经拉吊岩屎的地方,平古论今,箜如幽兰,站在院中,才发现登山的路实为侧门。

    幸好,龚家院子的祖先人,在建龚家院子的时候,也是充分考虑了房前屋后的山山水水的。

    翻阅龚家院子的族谱,也才找到了关于太阳寺的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