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史朦胧6远近香客(第2/3页)  知非省见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取绿林好汉敬仰自诩的”寨“字,合二为一自创”石宝寨“。“石宝寨”,由此而来命名。

    就石宝寨得建筑,是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经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遂成就今日的面貌。石宝寨塔楼,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奇异。从建筑的层级来看,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山顶的阁楼,实际上是佣石头修建的弱小版寺庙,时间一久,就成远近闻名的古刹。石宝寨原建9层,寨顶还有个古刹天子殿,隐含“九重天”之意。顶上3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2009年,历时3年多、耗资近1亿元人民币抢救性保护工程全面完工重新对外开放。重新亮相的新石宝寨,在巨型围堤环绕下,成为长江上一处大型江中“盆景”,享有长江“小蓬莱”的美称。

    太阳寺的厕所——茅厮坎,是建在山顶靠石壁一面,木质结构,顶上盖瓦,从山脚用巨型木头撑一栋吊脚楼,人在楼平面的楼板缝粪坑蹲下,拉下一坨大便,是有一个强烈的滞后感的,然后一声闷响,清晰地告诉你,已经完成了一坨屎的使命。有恐高的,大便的过程就是一个双脚抖动不停的过程。调皮的孩子,也是一个快乐的比谁尿得久点过程。

    这样的建筑和吊脚楼形式,也绝不是太阳寺一个地方的独有,在川东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这样的建筑。特别是在一处高中学校,也有这样一个吊脚楼,冬天起夜,周围黑咕隆咚,幽暗的灯光下,褪下裤子,吹来一阵刺骨的寒风,那简直就是又冷又恐怖的难得记忆。

    当然,这样的吊脚楼特别是木楼,也不仅仅出现在厕所或者叫茅厮坎这样一个地方,在西岭雪后山景区的半山腰,上山通道上的唯一住处,是所有游客行走一天下来的唯一歇脚处,如果要继续上行,那么还是需要一个整天,如果下去,那就是来的时候那样一个整天,所以此处歇脚是最好的也是必须的选择。这里是吊脚楼,吃过晚饭,半山腰的天气会让你觉得更加寒冷,在仅有的一台电视机无法满足频道多元化选择的时候,回到自己房间独自娱乐或则会更加舒畅。夜里,深山的宁静,会让你听清楚每一声动物的声音,也有隔壁房间传来的吊脚楼嘎吱嘎吱的声音……这或者就是吊脚楼给予你的最美妙节奏。

    木楼的建筑,或者在川东片区较为普遍,也许有时候想,在漫山遍野的树林里,找一根树木建房,或许比开一方石头烧一窑砖要简单可行得多。

    还是在长江边,在“巴蔓子自刎处”上岸三无里,有一个专门纪念大诗人白居易的祠堂。

    公元818年,大诗人白居易,被贬任忠州当刺史,把他的最后余热留在了这里。杜甫这个心心相惜的朋友,在“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杜甫草堂出发,一直往东,还到过长江边的忠州,当然杜甫死后两年白居易才来到这个世界,只是忠州从历史轨迹上,他们两个有一个交集点。不知那个时候,白居易独饮长江边,会不会想起他的先人杜甫,是否会有同样的文人呻吟。

    白居易,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后人给他以“诗魔“、“诗王“称号。但是他开明的政治态度,在他的诗文中尖锐地揭露和抨击官僚的荒淫、,却是没有温润圆滑的,因而遭到打击和排斥也在情理之中,他被贬任忠州刺史,这是他的不幸,却是忠州的幸运。他在忠州任职期间,关心普通老百姓,带动忠州人民开山修路,植树种花,与民同苦乐。在忠州任职期间,他写下百多首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的佳作。

    一首《自江州至忠州》,是这样的:

    前在浔阳日,已叹宾朋寡。

    忽忽抱忧怀,出门无处写。

    今来转深僻,穷峡巅山下。

    五月断行舟,滟堆正如马。

    巴人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