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史朦胧10县长驾到(第1/3页)  知非省见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县长驾到

    龚家院子的地主,自从到甘井镇中坝盐厂背盐,就赚了钱,回家过年,兴奋不已,请演大戏,在里外的懒板凳镇上最好的馆子,包下席桌,请他圈子的兄弟伙,吃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

    这件事,他的后人也摆龙门阵的时候摆过,说最重要的是,给家里带来的观念转折,过去视线只盯到一亩三分地的产量,现在却可以有了组织背二当包工头赚钱的可能,真正的实现的单一经营向两条腿走路的转化。而且实践证明,后来的修大宅院的钱,也来自于这一刻的转折。

    组织背二背盐,地主又不亲自上,他的任务就是看好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钱,除此之外的,就是端杯清茶,和中坝盐厂的那个管家吹牛聊天瞎日白。

    用地主的话说:“那个管家,太会日白了”。

    地主晓得官员的那些事儿,就是管家给他说道。狗有狗路,猫有猫道,官员也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模式。

    官员讲品,也是管家告诉地主的。

    管家把过静过脉的精髓,竹筒倒豆子,都给地主说了:“和官员打交道,得先看清楚官员的品”。

    品,就是官员的级别,文气冲天的文绉绉地呢叫“官品”,是区分官员地位高低的等级。这个体系是魏的皇帝老大发明的,后来晋又补充完善,把官员等级分成了九品,从上到下,一品至九品,地方蛆蚂蛋小的就是九品了。北魏更细化了,每品各分正、从,共十八品,四品以下各品又各分上、下阶,共三十阶。唐、宋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元、明、清文武官皆分九品,各有正、从而无上、下阶之分。

    区别职官等级的制度。到了明朝,朱元璋这个泥脚杆当皇帝后,觉得麻烦,既沿袭前代规定,但又加以简化,最高为一品,最低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二级,共分十八级。清朝,作为满族入关,祖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照抄照搬了朱元璋“同学”的“课堂作业”了。

    自古以来,百姓就没有几个有文化的,有文化的都去科举了,既然去当官了,也就不叫百姓了。电影电视剧里,经常在城门外看公告,围了一堆人,但只等一个人来读。为什么?因为围起来的人,都不识字,都是“吃瓜群众”,也就不能看懂墙上布告的具体内容了。对于平头老百姓来说,县太爷即县令是官,叫七品芝麻官。至于比县太爷级别还低的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那就是比芝麻还小的灰灰沫沫,就不是官了。七品芝麻官,就已经饱含浓浓的贬义,那比他还低的,就完全没被打上眼了。

    地主,在组织背二背盐赚钱的同时,还在盐厂管家那里知晓了官场规矩,这为他后来和官员打交道,是奠定了知识基础的。否则,一问三不知,知己不知彼,那就多了无聊无聊无成果了。

    在为官上,有个电影叫《让子弹飞》,又这样一个搞笑的情节:

    男问:信不信,老子隔斗衣服,都让你有快感?

    女答:当然不信三!

    男怒:那不信,还不赶快给老子脱衣服……

    这个男人,明明想脱人家衣服,还转弯抹角说了段言子,这种习惯,也是龚家院子地主的习惯。因为一方一俗,电影和龚家院子地主,说的就是一个地方,差不多的习俗。

    龚家院子地主,说土话,吹牛聊天摆龙门阵,叫“日白”、“日个白”。其实《让子弹飞》,究竟写的哪个时代说的是哪个县,要说个撑撑展展,其实就是龚家院子地主那个时代那个地方那些人物的事。

    后来,龚家院子的后人,就说过这样的话,“你信与不信,我家先人摆龙门阵的详情,都还要仔细和精彩得多”。

    《让子弹飞》电影,大家都懂三,不扯谎俩白耽搁时间,主要的核心的内容是“铁打的老爷,流水的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