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史朦胧12将匪混混(第1/3页)  知非省见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将匪混混

    有些事情,很难有严格的区分的,即便是区分严格,但也有随时变化的可能。

    懒板凳镇上的“姜二”,就是这样的人。他姓姜,排行老二,性格脾气倔强,他爸他妈叫他“犟二”,犟拐拐、犟歪歪,他想搞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时间一长,我也不清楚大家是叫他“姜二”还是“犟二”,反正发音就这么一回事,幸好是说不是写,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较真弄得那么清楚。

    姜二,离我家不远,他大十多岁。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跟在后头,他人高马大,算个成年人了。但他又和其他成年人差别很大,因为他很潇洒,从不下地干活,睡觉睡到太阳划屁股,迎着朝阳,吃过早饭,就慢吞吞乐悠悠地闲逛去了。用今天的话说,其实他是投错娘胎生错地方,要是在城里,给他一个鸟笼子,一把摇蒲扇,吹着口哨,顺街溜达,那才是真的闲人。

    那个时候,懒板凳镇上,已经有了电影院,平时当礼堂,赶场放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在那里看过两场电影。《一双绣花鞋》,放的是个水淹的淹死鬼……以至于看电影时候,很是害怕,但还是有很浓烈的好奇感,于是后来麻起胆子看了真的淹死鬼,是个女的,长发散落,趴着的姿势,漂浮在水面,头发随着水波,一漾一漾的,岸上的人泅水过去扯着衣角轻轻一带,就拉倒了岸边,他看也不看就一溜烟跑了,想必是害怕极了。淹死鬼被拉上岸的时候,脸色卡白,白得真像电影里化妆的鬼,几缕头发还散乱遮蔽着令人恐怖的脸。可怕的是情况还在变化,最多几十秒,脸色慢慢变化,变得深沉,直到和旁边的泥巴一个颜色。

    还有一部电影,是姜二带去看的。那个时候,他是电影院的常客,检票的是他哥们儿,一来二去,使个眼神,里面电影开始序幕了,姜二就走前边,我跟在他后边,就顺着墙壁,不用买票溜进去了。这场电影,印象也很深刻,看到是《鹰爪铁布衫》,一堆人叮叮咚咚打了半天,难分胜负,一人闪现,使出鹰爪,掏出心肺,鲜血喷射,继续鹰爪,倒地一片,他威武高大,就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了……抓心抓肺,鲜血淋漓,甚是恐怖。电影结束时,场内有人喊叫“掉啦钱包”,但姜二没管这些,说带我去看个更恐怖的。一边是害怕,一边是好奇,左右难选时,哪怕有个外力轻轻一碰,天平就会发生偏差。于是,又屁颠屁颠跟着他,去看了一场工地事故,头被用于磙牙的石磙压破,成为一滩,周围模糊一片。姜二说“那是脑花”。

    姜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带我“见识”什么叫恐怖。电影后离场时的吵闹,后来听说,跟他有关。他“二只手”特别发达,身手敏捷,所过之处,空空如也。于是,他成了大家熟知的“二只手”大家忌惮的“摸包客”。但他从来没被抓住,所以关于他的故事,人们也只有在背后指指点点、提前戒备。也因为这一点,后来我家里人就不允许再和他一起去看电影了。

    如果说,这一阶段,姜二还只是个混混,那么后来,他就升级当“土匪”了。

    虽然姜二“生不逢时”,没有了袍哥的土壤和阳光,但是只要给他点颜色,他就会开个染坊。之前说了,“二只手”作为他自己的“轻工业”,是从来没有被逮到过的,说明他周旋的技巧和办法,是自成体系有一套的。

    起初,他的“轻工业”是单兵作战,后来,结识的同行多了,竞争激了,也就需要有个人站出来,积累矛盾的时候当当“和事佬”,业务开拓的时候当当“总策划”,要在民国时期,他就是袍哥炮姐的“舵把子”。他站出来了,他胜任了,据说他人多的时候,有是好几十个人的。比“老子的队伍,才开张,七八个人来,十来杆枪”,还是要多一点的。他身体力行,也有了“舵把子”的风范,“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说话算数,成了他“舵把子”说一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