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史朦胧14郎中膏药(第2/3页)  知非省见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拢了拢了”,就大功告成,病人该干啥干啥去。郎中就和病人一家喝酒聊天,算是空了闲吹。这个,也是地主的儿想学的,但买了些书,熬了多少夜,还是没有一个病人敢来被他当小白鼠的。他“狗皮膏药”的名号,也不浪得虚名。

    郎中,也叫大夫,他自称“光脚板医生”,书面语言“赤脚医生”。郎中虽然“赤脚”,但“赤脚的不怕穿鞋的”,还是有继承、有学习、有发展的。他的继承,是师傅教。他师傅,也叫老汉,还叫老丈人,北方还叫老爸子,说的一个意思。拜师学艺时,周武郑王,杀猪宰羊,挂红拜座,如同袍哥拜码头,先说言子,后斩血酒,再磕响头,响当当的。

    郎中,医术好,为人宽,十里八村,人缘很好。龚家院子地主的儿子,学他练膏药,搞了半天,结果整出问题,演了出狗皮膏药的闹剧。现在,他要跟着郎中学雕刻。

    郎中有两个无事包经的玩意儿是非常地道的,一个是抽烟的烟杆,他把中间那节烟管进行了升华,用一整节桃木,中抽空成管,利用桃木两个一大一小的瘤结,精雕细琢成葫芦,刷上颜色,很有老先生抽烟的风范;还有一个就是个根雕,木头桩桩五个根根,他一琢磨,设计成了个乌龟,趴在书桌,活灵活现。

    山里人,不知乌龟是学名,只是这个是王八。于是郎中的这个乌龟灯座,村里都叫“王八蛋台灯”。

    地主家的儿,看到郎中的雕刻有一手,于是处处跟着学习,也想有早一日搞出了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东西来。他婆嬢反对,他说:“深更半夜那么长,难道就搞那个事情,不做点其他有兴趣的?”

    地主家的儿,很喜欢阆中的“王八蛋台灯”,总是在手里把玩,久久不能丢手。后来有一天,那听说县里要做个展览,他推荐了郎中的这个台灯。果然被县里的人选上,参加了展览,但很久都不退下了。郎中奇怪,去问,得到的答案是“早就取走了”,但是谁取走了,又查无依据。郎中出门,一声闷气:“王八蛋”。

    后来,有人告诉郎中,说在地主家的儿的屋里看见过。郎中去问,他说“哪有的事”。郎中很不爽,还是说了一句“王八蛋”,不了了之。

    郎中五十大寿那天,抽上烟了。他把他师傅传给他的碧绿色的玉石烟杆,拿出来,一口抽下去,呛住呼吸,猛咳一阵,甚是狼狈。亲戚们笑话他:“再好的烟杆,也只抽,不是吃,用得着这么用劲?”

    这天,他拿出烟杆,主要是一种情怀。其实,郎中从他老丈人那里接过的衣钵有两个,一个是烟杆,一个是眼镜,都是玉石做的。这把烟杆,从含嘴,到通气管,到烟斗接头,除开烟斗是铜,其余全是玉石,碧绿碧绿,非常好看,使用时候,一派优雅。至于那个眼镜,郎中没有拿出来示人过,他只说“也是玉石的”。郎中喝高了说,其实继承的最珍贵的东西,不是烟杆和眼镜,而是一缸膏药。就是龚家院子地主的儿,想学没学到的膏药。

    郎中说,地主家的傻儿,以为买包《本草纲目》就搞定?我还有一本呢!以为买了《本草纲目》,凭一腔激情就得行?我还往返县城走路两百多里,只吃几个馒头,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中间的空气,都还没有琢磨出其中的道道儿呢!

    郎中包治百病的膏药,就是从他师傅手头传下来的。而师傅的得来,又是民国时期他到长江对岸深山里挖草药,土家族的一个郎中给他的,可惜没给配方,不然就自己按配方熬上,就不存在“快要用完”的尴尬了。

    我冯家的小幺爷爷冯光国,也跨过长江,也到过长江对岸的石柱,他会不会也去挖草药呢?

    郎中,是个特殊职业,在没有学校的民国时期,要去发扬光大,就只有言传身教,师徒相授。

    地主家的儿子,以为看本书,就可以熬膏药。郎中为医几十年,查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