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吴起兵法(第1/2页)  我的妹妹是貂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子久闻先生深谙兵事,近来偶得一兵书,看起来颇为不凡,可惜小子才疏学浅,不能领悟其中道理,欲向先生请教,故有此一约。”

    王景原计划虽出现了些变故,却也没乱了方寸。

    “哦?”贾诩皱起眉头,自己熟读兵书,深谙兵事自是不假,可纵然自己是千里马,也尚未遇见伯乐,一肚子韬略并未有机会得以施展,这少年人又是如何知晓?

    王景仿佛看出了贾诩的疑惑,再次说道:“家父有一旧友,乃凉州名士,姓阎名忠,小子年幼时多蒙其教诲,尝听此人多次对人言,贾诩此人与众不同,有张良,陈平之才,小子极其仰慕阎忠之才学,知其所言定然不虚,故仰慕先生久矣。”

    “原来如此。”王景如此一说,贾诩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对于阎忠,贾诩可不陌生,此人可是他的一位知己,十余年前,他曾与那阎忠把酒共饮,酒过三巡,趁着酒性,二人敞开胸怀谈论了一宿,小到草木虫蚁,大到家国天下,无所不谈。

    那夜过后,阎忠便对贾诩不吝赞美之词,常对人言他有张良,陈平之才。

    此时王景提到了阎忠,贾诩终于明白了为何眼前这少年人会对自己如此尊崇。

    此人既是阎忠友人之子,贾诩便也不再疑虑,道:“是何兵书,可否容我一观?”

    “先生只管看便是。”

    王景也不卖关子,拿出随身所带的一个古朴的木匣子,缓缓打开,掀开一条锦布,从中小心翼翼拿出一个竹简递向贾诩。

    这可是王景昨夜费了好大劲才从系统中搜索出来的。

    这是《吴起兵法》的其中一卷――《国图》,王景之所以费了好大的劲才搜到,是因为他不能随便买来一本纸质版的,或者简体字的东西来糊弄贾诩,找了好久,改了几遍关键词,才找到这一套竹简,并且是繁体律书的。

    王景找来吴起兵法,就像是送王盖美酒一样,也是投其所好。

    贾诩在后世被人称颂的,除了他在战场上的各种奇谋之外,还有他的那两本传世著作――《钞孙子兵法》以及《吴起兵法注》。

    著作中贾诩不仅对这两本著名的兵书作了认真的批注,更是将自己从军征战数十年累计的一点一滴都注如其中,深受后世的广泛好评。

    据王景所知,《吴起兵法》一书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因为后人的整理和删补,传至东汉时已有些篇目和内容亡佚了,而后世所流传的《吴起兵法》便是贾诩搜集并注解的版本。

    如此看来,自己此时拿出来吸引他的东西,便是他自己搜集批注流传到后世的东西,王景不禁觉得有些滑稽。

    贾诩一把接过王景手里的竹简,缓缓打开细读了起来,瞬间仿佛就掉进了那汪洋书海之中,旁若无人。

    贾诩一边品读,一边啧啧称奇,他从孩童时期的一次无意间读到《孙子兵法》开始,就对兵书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长大之后这兴趣不减反增。

    近年来他通过四处搜寻,这《国图》卷,他倒是也搜集到了一些,但都是东拼西凑来的,根本就不连贯,而此时王景给他的这一卷不仅从头到尾都连贯无比,而且每一段下方都有着小字批注。

    那些批注起初贾诩还不以为意,认为不看也罢,可是当他试着读了两段之后才发现,那些批注不仅将兵法的本意作了解释,其中还有着诸多不凡的个人见解,贾诩越看越奇,看到后来他甚至认为这批注之人对于用兵之道的见解,甚至不输战国的吴起本人。

    若是王景知道他此时的想法,一定会在心里暗骂一句,“有这么夸自己的么,真特么不要脸。”

    贾诩此时虽也步入不惑之年了,但在历史上,他真正辉煌的时期是他下半生的几十年。

    而这两本著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