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老于家的故事(第1/3页)  东落墓崖之东皇邪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民国13年便随着我太爷爷的父亲去了外地务工。其实我们家本不在这北京城,只是后来才落地扎根到此的。我们家之前在山西省祁县,在当时我们家根本不算什么大户,生活也是很拮据的,家里大太爷便想着让我太爷爷和他弟弟能够学门手艺,以后最起码也能讨得起生活。但在当时县里根本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手艺人。大太爷便想着:学着这些个杂七杂八的手艺,倒不如学着真正有用的东西,所谓一招鲜吃遍天。便有了出门看看的想法。听我太爷爷向我爷爷提起说:他这个弟弟于斐啊,从小就机敏好学,什么事只要看一遍就会,而且心灵手巧。深的我大太爷的喜欢,当时我太爷爷的母亲身体不好,大太爷就想把太爷爷和他母亲留在家里,一来能方便有所照应。二来家里总要留下来个劳动力。听人说北平师傅多,而且活儿也多。便带着弟弟于斐上路了,心里想着等到了北平,自己找点做活,解决点生计,到时候再找个手艺人让于斐当个学徒,学点手艺,以后也能为家里分担些。刚开始头一、两年大太爷都会亲自托人回来带回来不少东西和钱,当时听我太爷爷说,家里就他和他母亲,两人省吃俭用惯了,拿回来的钱也都花不了索性就存了下来。生活上相对的对付口吃的就这么过去了,日子倒是不像之前那么拮据了,并且还有所改善。可是再后来托人捎带回来的都是点粮食,再后来就只剩下书信了。当时我太爷爷和他母亲完全不识字,他便拿着信跑到隔壁镇上去请教教书先生念给他听,然后再跑回去念给他娘听,但这一去一回就是一天,而且跑回的路上还容易忘记说的内容,索性只好硬着头皮去学认字。不过也是因为太爷爷识字,我们家才有了今天。此时看着老于自顾自地说着,我也不好意思打断,不过他今天这么严肃认真地样子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便叹了口气,硬着头皮听了下去。老于喝了口桌子上的酒继续说道:我太爷爷用了1年时间学会了念字识字,也还好他爹没用什么生僻字,不然就算让他再学1年也无用。这时候后大太爷的书信也越发的频繁,前几封信写的都是一些生活上的琐碎事情,因为要做活所以没时间回去,不过说于斐也越来越不听话。再后来里面写着活不好干,挣得钱也越来越少,外面动乱的很。他和他母亲都很担心。直到后来的一封信,彻底改变了我太爷爷的一生,也让他背井离乡来到了北京。民国17年,大太爷寄来一封信,上面写着:“于斐沾染恶习,欠人多数钱财,为此被人要挟要取其性命。痛心疾首,不能看我儿死于非命。唯有出此下策才能救他,如果事成,非但可以救斐儿性命,更可衣食无忧。如去不归,你娘儿俩好生过活且勿找寻,勿念!落款于跃生。我太爷爷看到后便告诉了他的母亲。结果他母亲听到后便一病不起,1年后就撒手人寰了。我太爷爷当时托人给他爹写了封信,希望他和于斐能够赶回来发丧。但过了3个月也不见人,村里的老人都大骂他不孝,太爷爷无奈只好披麻戴孝为他母亲下葬发丧。在安葬老太太后的两个月,有一天中午,有人带了一张兑票交给了太爷爷,兑票上的落款是北平日升昌。来人并对太爷爷说道:你爹跃生留了点东西在北平等你去取,拿着兑票去自然会有人交给你。他问来的人是否知道:我爹他人在哪里?来的人说不知,说来此也是受人所托,只要你取了东西就一切了都明了了,说完便走了。此时我太爷爷心里是无比煎熬,心里想着:是在老家继续守孝?还是去北平找他爹?想了两个晚上,于是想通了便擦干了眼泪,也明白了,人死不能复生,总要给爹和弟弟发个丧,让他们回来给母亲上个香。逝者已矣就目前来说找到活着的人才重要。清早起来!收拾好了家当,到他母亲坟前磕了三个头,便向北平出发了。此生也是他最后一次外出,当时一个毛头小子生平第一次走出家门,人生地不熟,这一走便走了三个月。等到了北平,此时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此时的北平已然入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