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跟农科院的合作(第2/3页)  我不可能这么种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百果园的规划,更是让杨树回忆起童年的一个梦想,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水果,杨树就想,长大了要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果园就好了。

    果园里要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想吃什么,就能摘到什么。

    不经意间,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

    “养殖的话,首选野猪、野鸡以及梅花鹿等品种,农科院这边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杨树问。

    “这个没问题。”

    陈教授也很赞同杨树的这个想法,要养,就养一点有特色的,而且陈教授非常推崇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家禽、家畜的粪便,经过处理之后,可以作为有机肥用在果园里,而这些家禽、家畜又可以在山林放养。

    形成一个生态闭合循环。

    “再就是山庄的总部大楼了,也建议规划在北山,靠近水库的位置。”陈教授补充说道。

    杨树点了点头,仅这一栋大楼,怕是就要耗资巨大。

    具体的大楼设计,还得杨树专门找设计公司。

    “你规划的农庄有山有水,唯独缺少田,这是不行的。”陈教授指出杨树的一个大问题,“花田、菜园、水产养殖、苗木基地等设施,都要在平整的土地上规划,在山上可完不成。”

    “教授的意思,是要将山谷的农田也承包下来”杨树问。

    “最好是这样。山谷农田夹在南北山之间,正是绝佳的好地方,刚好将南北山连成一体。”

    杨树点了点头,神情并不轻松。

    无论是水库,还是荒山,都是村集体的,承包不会遇到什么障碍。

    农田就不一样了。

    且不说政策问题,山谷农田牵涉到上百家农户,想要流转出来,就要一一做通他们的工作,困难不是一般的大。

    可正如教授所言,不拿下山谷农田,生态农庄就是不完整的。

    再难,杨树也要做成此事。

    “还有,你的资金可要准备充足,我初步估算了一下,农庄要全部建成,前期至少需要投入2000万,还不包括后期的经营投入。往后每年,至少要准备300万以上的流动资金。”陈教授提醒到。

    杨树再次点头,神情越发凝重了。

    要建成生态农庄,困难远比他想象的要多的多。

    万里长征,他才走出第一步呢。

    “最后提醒一点。”陈教授准备的很充足,“我建议,你现在就拿着荒山承包合同跟水库承包合同,去注册一家农业公司。”

    “会不会早了一点”

    杨树还准备明年再去注册公司呢。

    “越早注册公司就越早确立品牌,你现在卖猕猴桃就遇到这样的难题吧如果有公司,这问题根本就不存在。”陈教授解释道。

    “还真是。”

    聊了这么一会儿,杨树已经是数次汗颜了,如果没有陈教授的指导,杨树的生态农庄之路,怕是要走得磕磕绊绊。

    机缘确实是个奇妙的东西。

    接下来,两人就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敲定之后,在陈教授的引荐下,杨树跟农科院签订了一份代购合同,山庄需要的一应树苗、种猪等,都委托农科院代购。

    也只有他们才知道,全国哪些地方的品种最好,最适合江川省。

    网购,终究有些不靠谱。

    农科院作为“中介”,肯定会从中赚一笔,但是有陈教授担保,双方又有长期合作的意向,就不可能太黑。

    而且这只是一个代购意向,不是说要一次性全部采购到位。

    像果树苗,至少也要等到明年开春之后,才能采购种植。中药材更是要等樟树林成规模了,才能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