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二 年年战骨埋荒外(第1/2页)  凝魂聚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 年年战骨埋荒外

    “吁,烦请官爷通报张太守,并州刺史丁原之子前来拜访”。伴随着郝萌的喊声与嘈杂的人声,丁莫惩从梦乡惊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拍了拍困顿的妹妹,轻轻在她耳畔低声说道:“我们到了。”虽然人声嘈杂,但睡意昏沉的丁疏瑶仍不愿睁开眼睛,昨晚哭了一宿,眼睛有些生疼,又是个小孩子,便在那耍着性子。

    丁莫惩撩开帘子,一股耀眼的光刺的他有些生疼,移视一看,那是太阳在断戈残剑上的折射。远方残破的旌旗被血色浸染,裹挟着一具身着铠甲的尸体,尸体侧方是一个大坑,一群士兵无声而麻木的将一具具无人认领的尸体扔入。尸体已经开始腐烂,虽未生蛆,但空中盘旋的乌鸦已经觊觎良久。一些妇孺跪倒在某些尸体旁嚎然大哭、伤心欲绝,或许那曾是许诺孩子战事结束便陪他玩耍的父亲,亦或是曾从后面抱着妻子洋溢着幸福的丈夫,亦或是战友生死与共的兄弟、家庭耐苦耐劳的支柱、父母天伦之乐的希望也许这些尸体中的每一个都曾血气方刚、英姿飒爽、胸怀梦想,他们对保家卫国下定了决心,如今却再也听不得他们的呐喊、看不到他们的笑容。也许他们中的小部分会被有条件处理后事的家人带回去安葬祖坟,但是其中不会有多少富家子弟。于是大部分只能随着战争一同被埋葬,不得归乡,没有墓碑,甚至连肢体都未曾找全、未曾找到。他们只是想活着,可是他们却为一群不曾记得他们甚至不尊重战士的某些人以及他们的后代能活着而牺牲了。战胜的将军因为他们的牺牲而立下赫赫战功,一将功成万骨枯。可除了抚恤金之外,别无他物。也许因此这些战士的后代失去了父爱失去了安宁的生活而变得缺乏管教,可又有谁真正关心过、教育过这样的孩子?悲伤和压抑肆虐在空气的方寸之间,到处是破碎的、凝固着血色的残骸、武器、旗帜,将它们身下的土壤染得暗红。不知是谁吹起了军中号角,凄凉的旋律弥漫在周围,夹杂着愈发撕心裂肺的哭声,似乎在为他们超度。这是战争后的狼藉,而这样的战争在这个时代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丁疏瑶见哥哥没有什么动静,偷偷半睁开眼睛,瞄着哥哥在干嘛。见哥哥呆着看帘外,好奇不已。起身一看,惊愕不已。虽然血肉模糊让她有些作呕,但相比于她的恐惧,这些不堪一提。

    丁莫惩沉浸在这股悲凉的氛围中,哀恸而无奈。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面对战场,也是他第一次体会到父亲征战的不易。当年,南匈奴入侵并州,父亲率边防军将他们击溃在雁门关外。并州城内捷报频传,说书先生绘声绘色地将战争描述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传说,曾让他幼稚地以为战争是如此轻松而简单,仿佛有一群不知死活的所谓“侵略者”接二连三的“送死”了好多年,只是为了成就某位英雄不朽的神话。而这位称得上“中流砥柱”的英雄,大抵总是与敌人的最后一波大军同归于尽,他的人生因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群不曾亲历战争的百姓,往往会被同样不曾经历战争而口才极棒的先生轻易说服,就像病毒一样,更多的人乃至下一代人的观点都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因而那些从战场上回来的木讷士兵的陈述往往会被认为是夸大其词。残酷的真相与诙谐的假象,象牙塔里的人们宁愿相信后者。说书先生获得了人气与信任,甚至因此衣食无忧,那么越来越多的说书先生开始编出更加离谱的所谓事实以博眼球,于是乎,众人皆醉,那么所谓的醒者也无关紧要了。

    “莫惩贤儿,伯父来晚了,快快进城详谈。”粗犷的声音碾碎了纯粹的悲伤,将丁莫惩拉回了现实,他仰起头,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映入他的眼帘——张杨。“这里刚结束战争,一片狼藉,士兵们在清理战场。丁刺史的事,我已全部知晓,莫惩贤儿不必多虑,且在此安心住下。”一群人簇拥着一辆马车,向太守府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