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 两败俱伤(第2/3页)  明朝锦衣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岭撤退。而日军不清楚明军确切数量,亦不敢轻易追击。

    确认日军不敢追击后,李如松轻点战果以及损失,点出斩获首级一百六十七颗,夺获倭马四十五匹,倭军兵器九十一件,至于己方伤亡,他脸不红心不跳,在揭报中写道:“查计阵亡官兵李世华、贾待聘等二百六十四员名,阵伤官兵四十九员名,射打死马二百七十六匹。”事实上他此次出兵,前中后三队全部加起来一共出动了七千人,而活着回营的是五千多人,损失足有一千五百多。

    不过倭军损失要更大,绝非区区“一百六十七颗”首级,因为之前激战,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有闲工夫砍了人头带回来的都是神人。总大将宇喜多秀家撤兵后也清点人数,光立花宗茂一部就减员近一千人,前军后军加起来伤亡超过了三千。【*】可以说碧蹄馆一役,是撒网捕鱼,鱼走网破,两败俱伤。

    战役打完,在休整的间隙,就要处理一下别的事情了。

    当看见李提督带着浑身沾满泥土与血水的混合物的兵马回来的时候,朱后山就意识到,将有一件祸事降临到自己头上,而原因就在于自己早些时候向李如松汇报情报时的口误,明明是数万伏兵,说成了数千,如果不是后来找杨元及时纠正,恐怕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主帅阵亡。

    李如松差点被倭奴干掉,心情肯定不会好,加上李宁一事后,他申明军法如山,任何人不得触犯,即便是亲弟弟都不行,那么由此看来,朱后山是躲不过一场重罚了。当然死到不至于,毕竟锦衣卫是皇帝亲卫,没有人敢轻易处决,但处罚决不会轻,严重点可能会上报上去,遭到大幅度的贬职。

    如果被贬职,那么自己可调动的人手比现在肯定不足,报仇之路又要漫漫无期了。朱后山为自己考虑,只能想着找杨元将军,让他帮忙求情,杨元也答应下来,说如果提督要处罚朱千户,他必定带头说情。

    然而在这个时候,倚仗朱熊李三兄弟的关系才能在北镇抚司有一席之地的季桓之却站出来说:“不可。”

    熊广泰当即恼了:“大哥忙中出错,才误报了军情。现在找人求情,你小子却说不可以,是这么急着往上爬吗?可别忘了,如果没有我们兄弟三个,你早就死在诏狱里了!如此明目张胆地恩将仇报,你还算是个人吗?”

    季桓之知道熊广泰性子急,忍着等他骂完了,才从鼻孔里喷出口闷气,说道:“那我问你,李提督说朱千户谎报军情,险些使主帅丧生,而此时杨将军站出来说,朱千户后来又告诉了他正确的情报,如果你是李提督,听到后会作何感想?”

    “作何感想?”

    “朱后山先告诉我假情报,待我率军身处险境后,才和副将说明真实情况。是否有意陷主帅而与副将谋军功呢?既然在驿馆下手不成,则于战事中谋害辽东李氏一门三子……”季桓之没有说尽,因为他已经看见熊广泰瞠目结舌了。

    李密还是谨慎,问道:“那如果没有人替大哥求情,大哥又当如何?”

    季桓之道:“如果没有人出来解释,那么顶多是侦察不力,并无任何祸心。看在过往交情的份上,李提督未必会重罚朱千户。”

    朱后山听完,经过自己的考虑,默默点头。不过,季桓之口中“过往交情”一句还是造成了他的惊愕:仅仅是从旁人处听说李如松与自己单独会面一次,他就推断出我与提督有往日交情?

    后来事情的发展验证了季桓之的判断,李如松的确指责朱后山侦察不力,情报有误,致使他险些丧师辱国。而杨元在朱后山的再次请求下放弃求情,倒真的没有再惹出更为严重的事端。尽管骂得很难听,但李如松也仅仅是口头斥责了朱后山一行,并未有更多的处罚,甚至过了一段时间后,还因为他们俘获了归化人员(果心居士和中村清兵卫)而给予了他们一定程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