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报业情况(三)(第2/3页)  香江197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社团上不了台面。现在好了,报社老总,社会名流啊。

    一次商界晚会,某位愣头青外地友人上有意合作,问起报社销量,全场商人面露不屑,皆是想笑。只是碍于马家的背景,没有发声。

    此事沦为马家一笑料,兄弟两出门都抬不起头。于是,发狠意欲整顿报社,把报社发展成为香江第一大报。

    如果按照正常手段的话,兄弟两目标是很难实现的,而偏偏马家又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中国人常说的圈子,圈子是什么,谁也说不清,但它就是存在,影视圈啊,体育圈啊等等,如果想要在那个行业发展,却又没融进那个圈子,做事就会事倍功半,很可能无功而返。

    外人想要进一个圈子,迅速成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拿钱砸!金钱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任何圈子,在金钱面前,都是半推半就的风尘女,比如索尼狂砸几十亿美元,好莱坞跪了,比如阿布狂烧几十亿欧元,足球界跪了。

    这种方法见效快,效率高,但费钱不是一般的多……马家当然玩的起。

    之前马家的报社只是一个小报,现在想要发展,外部环境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盘子就这么大,就只能吸别家报社的血——挖人。

    挖人也是有讲究的,扑街报社的记者编辑肯定不能要,左派报社的记者编辑肯定不能要。

    能挖的选择自然就少了,《星岛日报》和《明报》等报就遭了殃。

    在挖人的过程中,由于考虑到了马家的黑色背景,一些人不想和他们挨得太近。马家报社,这报社还不得成为毒窝啊。

    还有一些比较现实的人在金钱的诱惑下左右摇摆,在哪儿做不是做啊,工资高这个条件还是颇能打动他们的。只是心中有疑虑,这尼玛销量要是没起色,他们不会砍了自己吧。别钱没赚到,小命倒送了。

    所以一开始马家挖人很不顺利,处处碰壁。

    这可就惹恼了马家,本来就霸道惯了,也懒得讲规矩了,直接派出小弟去做家访。

    当然,对待这些文人,手段也没有过于激烈,只是让小弟给他们科普一下香港虽然治安良好,但像拔牙死,喝水死也是会偶尔发生的。许多人为了家人和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得不低头服从。

    只要锄头挥得好,不愁墙角挖不倒。

    搞定了这些人,报社的内容就不用不愁了。

    但是,兄弟两还不放心。报纸的销量虽说是内容为王,但还是有一些其他因素可以影响的。

    报业分发协会也是香港报届的一大特色,香港所有的报纸都由其负责分发,强制性的,没人你开不起来,不过比起香港社团届大佬,实力就差多了。马老大一发话,负责人立马跪了,硬不起来啊。拍胸脯保证,优先服务《东方日报》。

    接下来马家就把枪口对准了销售终端——报刊亭,黑道大佬嘛,对待这些普通人,自然得拿出自己的气势,直接要求这些老板每日必须首推自家的《东方日报》,直接下达任务额,完不成,嘿嘿,后果可想相知,这些报刊亭的老板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每日推销的那是格外卖力,都不用催。

    有了各个报纸的精英,再加上摄于马家的威名,而且马家也许下了重利利诱他们,《东方日报》的员工不得不认真地工作,报社销量是一日赛过一日。

    也因为这种种原因,《东方日报》才能发展地这么快!短短八年时间就登上了香江报纸第一的宝座!

    1974年廉政公署的成立,香江的风气清了许多,马家也收敛很多。之后马家受到了港府的针对,这几年港府加大了对马家的打压,所以《东方日报》行事也越发地低调和规矩,不敢让港府抓到把柄。

    《东方日报》走的是市民路线,与《明报》和《星岛日报》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