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知道纸上的内容是什么,能让李青如此失态。
“总经理,这本小说绝对能提高报纸的销量,我预计至少提高50的销量。”李青激动的站起来大声对张羡水说道。
《香江日报》的销量每况日下,去年还有9000份的销量,今年降到8200份。
他作为《香江日报》的主编,又是张羡水爷爷亲自请来的,还是很想报社在他手中壮大,可事与愿违,因为各种原因,报社的情况一日不如一日。
现在有一部能提高报纸销量的小说放在他面前,他真是非常激动,以致于忘记下属和上司说话时不可大声的规矩。
“只能提高50的销量吗?”张羡水摸了摸下巴说道:“你好好运作这本小说,尽可能展现出它的威力,提高报纸销量。”
报纸连载小说,然后小说提高报纸销量,这在香港是很常见的做法,《明报》初期就是依靠金镛的小说才发展起来的。
现在张羡水没时间没金钱,不可能大量招人,在世界各地建立起通讯社,依靠及时的国外政治财经消息来吸引读者,只能用连载小说的方法提高报纸销量。
现阶段只能依靠国外报社驻港机构,购买和翻译新闻消息。只有等他有钱了,再招人把报社壮大,做成华人第一大报。
看来光靠小说还是不行,只能再想想其他办法了。
当张羡水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看到《香江日报》时,就注意到此时的《香江日报》与后世报纸的不同。
之后在家写作的几天时间里,他又让李文怀把市面上所有能买得到的报纸都购买一遍。
所有的港报,头版如此重要的版面。居然大部分都是广告,而且基本是昂贵的地产广告。最多只有重要消息的导读属于新闻。
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个时代大部分报纸期刊的发行方面都不赚钱,维持他们运作的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地产和银行的广告费用。
其次,香港所有的报纸。只有副刊或者风月版、广告版属于彩印,其他版面都是黑白的。排版、配图这些,也都死板古董,给人的阅读体验非常之差,包括销量最高的《明报》和《东方日报》都是如此。
张羡水了解情况后,心里面就有想要进行报纸改革的想法,只是由于担心在改版的过程中,可能要消耗不少的时间,因此只能把这个想法摁了下去。
现实给了自己当头一棒,如果不改革的话,就只能依靠小说的连载,但是同时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口碑发酵,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销量也不可能突然间就暴涨。
磨刀不误砍柴工,看来改革是势在必行的。算了,早改晚改都一样,现在提前进行,算是一劳永逸了。
看了眼会议室中一言不发的众人,张羡水忽然开口道:
“现在报社销量不佳,我在美国上学时,就发现美国的报纸与香港的报纸排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觉得改版可能会标新立异,使读者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从而吸引消费者,所以我决定对报纸进行改版,取消头版广告,并采用全彩色印刷。”
张羡水的语气不容置疑,看来是下定决心了。
张羡水的话一说完,会议室里的众人就惊呆了。
众人中有低头不语,一言不发,但大部分的还是交头接耳,私下里窃窃私语,看样子大多是不支持改革的。
这时,作为原来的总经理赵志国不得不起身道:“老板,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报纸会对年轻人有一定吸引力,不过全彩印刷成本太高,而且取消头版广告也大大降低了报纸的收入。如果销量没有极大起色的话,这对于报社的将产生极大地影响,搞不好报社会陷入经营困境的。”
“难道报社之前就没有处于困境当中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