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想,奶奶婆婆不是四五个月没有买到一点荤腥了吗?于是她就给奶奶婆婆偷着下了一碗面疙瘩汤吃了。
奶奶婆婆问:
“可哪儿来的肉?”
大孙子媳妇说:
“你老人家吃就吃吧,反正是孙子媳妇给你做的。”
那团圆媳妇的婆婆是在灶坑里边搭起瓦来给她焙药。一边焙着,一边说:
“这可是半斤猪肉,一条不缺……”
越焙,那猪肉的味越香,有一匹小猫嗅到了香味而来了,想要在那已经焙好了的肉干上攫一爪。它刚一伸爪,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用手打着那猫,一边说:
“这也是你动得爪的吗!你这馋嘴巴,人家这是治病呵,是半斤猪肉,你也想要吃一口?你若吃了这口,人家的病可治不好了。一个人活活地要死在你身上,你这不知好歹的。这是整整半斤肉,不多不少。”
药焙好了,压碎了就冲着水给团圆媳妇吃了。
一天吃两包,才吃了一天,第二天早晨,药还没有再吃,还有三包压在灶王爷板上,那些传偏方的人就又来了。
有的说,黄连可怎么能够吃得?黄连是大凉药,出虚汗像她这样的人,一吃黄连就要泄了元气,一个人要泄了元气那还得了吗?
又一个人说:
“那可吃不得呀!吃了过不去两天就要一命归阴的。”
团圆媳妇的婆婆说:
“那可怎么办呢?”
那个人就慌忙地问:
“吃了没有呢?”
团圆媳妇的婆婆刚一开口,就被他家的聪明的大孙子媳妇给遮过去了,说:
“没吃,没吃,还没吃。”
那个人说:
“既然没吃就不要紧,真是你老胡家有天福,吉星高照,你家差点没有摊了人命。”
于是他又给出了个偏方,这偏方,据他说已经不算是偏方了,就是东二道街上“李永春”药铺的先生也常常用这个方单,是一用就好的,百试百灵。无管男、女、老、幼,一吃一个好。也无管什么病,头痛、脚痛、肚子痛、五脏六腑痛,跌、打、刀伤,生疮、生疔、生疖子……
无管什么病,药到病除。
这究竟是什么药呢?人们越听这药的效力大,就越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药。
他说:
“年老的人吃了,眼花缭乱,又恢复到了青春。”
“年轻的人吃了,力气之大,可以搬动泰山。”
“妇女吃了,不用胭脂粉,就可以面如桃花。”
“小孩子吃了,八岁可以拉弓,九岁可以射箭,十二岁可以考状元。”
开初,老胡家的全家,都为之惊动,到后来怎么越听越远了。本来老胡家一向是赶车拴马的人家,一向没有考状元。
大孙子媳妇,就让一些围观的闪开一点,她到梳头匣子里拿出一根画眉的柳条炭来。
她说:
“快请把药方开给我们吧,好到药铺去赶早去抓药。”
这个出药方的人,本是“李永春”药铺的厨子。三年前就离开了“李永春”那里了。三年前他和一个妇人吊膀子,那妇人背弃了他,还带走了他半生所积下的那点钱财,因此一气而成了个半疯。虽然是个半疯了,但他在“李永春”那里所记住的药名字还没有全然忘记。
他是不会写字的,他就用嘴说:
“车前子二钱,当归二钱,生地二钱,藏红花二钱。川贝母二钱,白术二钱,远志二钱,紫河车二钱……”
他说着说着似乎就想不起来了,急得头顶一冒汗,张口就说红糖二斤,就算完了。
说完了,他就和人家讨酒喝。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