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第一谋士(2)(第1/3页)  我心中的大明王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面我们来介绍从神话中走出来的刘基。

    刘基祖上是名门望族,我们之前说过刘基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人。而他的这个祖先还被刘福通借来作为自己的祖先使用过。

    刘基的曾祖父、祖父在宋朝的时候也都是做大官的,到他父亲的时候,虽然不是大官了,但还是当了元朝处州遂昌县的教谕,也就是县教育局的局长。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刘基跟朱元璋当然是有本质的不同的,可以说刘基也能算得上是个官二代吧。

    刘基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他十四岁那年,他被送到了浙江丽水的高中继续读书。

    刘基本人确实是读书的好材料。根据他在学校里的个人档案记载,刘基的属于智商很高、记忆力非常好的学生,同学们一起读书的时候,大家都还处在诵读阶段,他已经能够流利的背诵全文了。另外刘基的文笔也非常好,写文章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

    最重要的是,刘基不仅主业课程学得好,而且喜欢看闲书,闲书看的也非常好。

    刘基看的闲书不是我们现在高中课堂上放在课本下面压着的武侠故事或者言情小说,而是天文地理、兵法战略方面的书。这也就能够解释他以后能够如此神奇的原因了。

    到元朝至顺四年,也就是公元1333年,刘基参加了科举考试,考上了进士。

    这一年刘基的实际年龄是23岁,但他参加考试时报名的年龄是26岁。

    把年龄往小了改的例子我们经常听说,把年龄往大了改的例子倒是真的不多见。

    刘基把年龄改大也是没有办法,因为元朝政府有规定,年龄不到25岁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

    考上进士以后,刘基却没有马上当官,不是他不愿意干,而是朝廷不让他干。

    那个时候已经到了元朝的后期,朝廷政治混乱。再加上各地不断有起义反抗的事情出现,元朝政府对于汉人、南人极不放心,政府的官员职位主要是分配给蒙古人和色目人的。刘基虽然中了进士,但他中的是汉人南人榜的三甲第二十六名,名次并不算太高,而且还要等到把所有的蒙古人、色目人都安排完才能轮得上他们。

    刘基就只能等着。

    这一等就是三年,一直到1336年,朝廷才想起来还有刘基这么个人,于是安排他做了高安县的县丞,不错,就是前面传说故事里提到的高安县。

    县丞,是八品官,也就是一个副县长。

    刘基的副县长干的还不错,当然这是相对于百姓而言的。在元朝末年那个政治混乱的时代,当官的如果做个好官,赢得百姓的支持和信任,那就势必要得罪其他的贪官污吏和地方上的豪强恶霸。

    刘基成了人民口中的好官,那他的同僚和地方上的豪绅士族就容不下他了,他们联手给刘基制造麻烦,使他终于干不下去了,只好愤而辞职。

    刘基毕竟是有才华,有能力的,尽管讨厌他的人很多,但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在刘基辞官几年之后,就又被朝廷任命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兼行省考试官,也就是省教育厅的副厅长兼招生考试院的院长,从本来的副处级居然一下子成了副厅级。

    级别提升的刘基还是跟以前一样的脾气,他还是一个正直的人。

    这次,刘基正直的斗争矛头居然指向了中央。

    刘基看到元朝政府吏治,官员尸位素餐,认为这是朝廷的监察官员失职,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所导致的,于是他就上书弹劾朝中的监察御史。

    刘基勇敢的实名举报行为很快有了结果,罢官回乡,当然不是监察御史,而是刘基。

    说实在话,那个时候的元朝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就算是实名举报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