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六章 焚香祭祖(第1/3页)  宿命之天下一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电话号码是个生号,关喆的通讯录没有这个人,关喆随手按了拒接。电话再一次打过来,关喆还是拒接,口中嘀咕道:“骚扰电话,也这么执着!”这样重复了五次,关喆也基本从梦境中醒了过来,气愤地说道:“谁?这么晚还打电话,你有病吧?”

    “喂,您好,是关喆吗?我是宋春晖。”电话那端回应道。

    “什么送春归,我不认识你,不要再打来了!”关喆挂断了电话。

    电话铃声再一次想起,关喆刚要拒接,这次的电话是宋师师的,并不是刚才的那个号码,关喆懒洋洋地接通了电话。

    “喂,师师,这么晚,有事吗?”关喆问道。

    “关喆,睡了吗?不是我有事找你,是爸爸有事找你,但是你总是拒接,只好用我的号码打了,你还好吗?今天是不是很累了,要不明天我再让爸爸找你吧!”师师答道。

    关喆一下子从迷瞪中惊醒,歉意地说道:“没……没事儿,敢情儿打骚扰电话的是你爸啊,不好意思啊,我还没睡醒,刚才有些失礼了。”

    宋师师挂了电话,宋春晖的电话再一次接通。

    宋春晖这么晚打电话的原因是关喆今天破解“娭光棋局”,棋局破解后,对于宋家来说是件颠覆性的大事,他不敢怠慢,第一时间把破解棋局的经过汇报给了师师的爷爷,师师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听到这个消息,竟是老泪纵横,说是要好好地感谢关喆。短短地半天时间,这个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宋家。这么晚要找到关喆,不是他要找,而是宋家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堂兄——宋春雨。

    宋家在杭城是老户了,在杭城不知道居住了多少年,即使历史上战争频发,也没改变宋家一脉的传承。宋家祖祖辈辈大多以经商为生,但不是目不识丁,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过去,只有读书和当官人,才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商人反是人们嗤之以鼻的行业,老话说的好,无奸不商,无商不奸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宋家人在清朝以前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也没出什么大人物。到了民国时期,全国上下大兴民族工业,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提高,师师的曾祖父积攒下了很大的家业,成为当时杭城首屈一指的富户。那时候没有一夫一妻的法律约束,师师的曾祖父除了正房,还娶了三房姨太太,赶巧的是这个四个女人每人都生了一个男孩。

    但是好景不长,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杭城也不能幸免,在一次飞机轰炸中,师师的曾祖父不幸重伤,临终前把四个儿子找到跟前,将家传的四件东西送给他们,并且要求切忌要妥善保管。

    这四件东西分别是一把古琴,也就后来师师弹的那把“一天秋”,一页象棋残局,一本字帖,还有一张尚未完成的工笔画。按照师师的曾祖父嘱托,这些是他们宋氏家族祖先留下来的,每样东西都不起眼儿,也不值钱,但是却承载着整个家族的命运,老人家还没来得及道出个中缘由,就匆匆离世。四个儿子不改怠慢,为了确保四件东西的安全,决定每人带着一件,远离战乱的杭城。

    后来杭城解放,当年的兄弟四人也都长大成人,先后返回杭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们的后代子孙多数还是经商,很少从政。至今,当时的四兄弟只有师师的爷爷还健在,是家族中最年长一个,但自古嫡庶有别,师师的爷爷不是大太太所生,加之当时年龄很小,对琴、棋、书、画这四样东西的来历并不十分了解,这些旧事了解最多的是大太太一脉,而这一脉现如今的当家人就是宋春雨。

    宋春雨,和宋春晖是同辈,但是要比宋春晖大十几岁,是宋家为数不多搞学术的人,他的学术方向,是心理学。宋春晖结识这么一个堂哥还要从师师弹响了“一天秋”说起。

    “一天秋”本来是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是他们宋家祖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