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新旧党争(一)(第1/2页)  笑傲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微宗冷然的看着眼前文武百官,心中却是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太祖皇帝建国以来便实行重文抑武的主张,更是下达了不杀文人的家诏。政治开明,读书风气盛行一时,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少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杰出文人政治家脱颖而出。寇准、包拯、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韩琦、文彦博、周邦彦等等,随便挑出一个那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这一切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将宋朝的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都刷新了一个高度,后世称之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然而物极必反,由于历史局限,再加上每个人地域、出身、个性及政治主张不同,而且这些政治家往往都是大文豪,动不动就搞个开坛讲学,各个学术流派便纷纷衍生了。发展到宋英宗后期,这些大文豪个个心高气傲,更是将学术切磋带到了朝堂之上,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不同的政治党派。

    其中主要的派别被分为三家:朔党,蜀党,洛党。朔党代表人物就是司马光、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等。蜀党代表人物苏洵、苏轼、苏辙、吕陶、上官均等。洛党代表人物则是程颢、程颐和朱光庭等,洛党便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这些大文豪不顾社会现状,不计民生民情,将意气之争带到了朝堂之上。凡是异党提出的,都表示反对;凡是异党反对的,都表示赞同。如此一来,百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公元1067年春天,宋神宗赵顼19岁登上皇位。这位意气风发的皇帝面对财政匮乏、国用不足,军队战斗力差、西夏用兵连遭惨败,以及官僚暮气、不思进取等诸多局面非常不满,他锐意改革。

    宋神宗对洛蜀朔三党失望至极,便不顾朝廷一众官员反对,于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大胆启用新人王安石为副宰相进行一系列社会制度改革,史称“熙宁变法”也即王安石变法。于是,围绕这场变法,一场历史上参与官员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为激烈的政党之争发生了。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宋神宗不但大力支持王安石,更是第一个走进王安石“新党”队伍的成员。

    洛蜀朔三党见宋神宗身为帝王,却胡乱站队,这让他们气愤不已的同时更是忌惮不已。势单力薄之下,三党一合计,达成盟约,共同抵制王安石变法,便形成了所谓的“旧党”。从此,“新旧党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王安石一上台便相继推出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均税法等法律,这些法律虽然体现了抑兼、济民的思想,但同时也侵害了地主和商人阶层利益,因此引来朝野一片反对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官员马上站出来反对变法。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宋神宗既然支持王安石,手段自然是强硬至极的。虽不至于将反对的人杀了,但他发起火来,群臣也是不敢太过激进违逆的。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守旧派的官员看到硬的不成,那便采用智取。首先是宰相富弼称病请辞,接着是青州欧阳修告假还乡,司马光隐居洛阳,三朝元老韩琦更是哭着上书宋神宗。文武百官一时间竟是走了大半,各个部门职位竟是无人职守。宋神宗当时年少轻狂,岂能就这样轻易服软,他真的发怒了,凡是请辞的官员都被他一一批准了。

    这大部分官员一走,职位便空了出来,王安石的新法居然是没有一人去推行实施。无人可用的王安石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唯才是用,起用了一大批新晋官员,这也为后来新旧党争的白热化埋下了祸端。其中,就有章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