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88青州之利(第1/2页)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备哪里知道什么青州之利,只好答道:“请恕刘备孤陋寡闻,未能知也。”,

    任旐道:“昔年,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管子辅助齐桓,伸轻重鱼盐之利,齐国乃强,尊王攘夷,中国乃安。青州,齐国故地也。使君何不用管仲之法,而兴青州之利。”

    刘备道:“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诚斯言哉。只是,这轻重鱼盐之利,该如何具体开展,备实不知。”

    任旐道:“青州之大利有五,且容某与使君道来。”

    刘备坐直了身子,正色拱手,说道:“还请公细言之,备洗耳恭听。”

    任旐道:“青州之大利,其一为盐。青州三面靠海,一面接陆,可以坐收渔盐之力,管仲曾经说过:食盐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月为单位,一个成年男子平均每月吃五升半的盐,成年女子平均吃三升半,儿童减半。我们齐国有一百万人口,每人每天都在吃盐。照此估计,大概一天就能进账二百余万钱,十天就是二千万钱,一个月下来就是六千万钱。如今青州人口背于齐国,若用此法,每月可坐收一亿两千万钱,若是还有多余的盐,还可以向外销售,获利想必更多。”

    刘备道:“愿来如此,的确是好办法,管子真良相也。”

    任旐道:“青州之利,其二为铁,管子曾经说过:女子绣花绣的再好,没了针和剪刀,也是徒劳;庄稼汉再有力气,没了铁锹、锄头,也是无用。如果将铁器的买卖也改为国营,那将又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昔年,孝武皇帝用盐铁之利,北击匈奴,可见此利之大。使君若能用之,何愁青州不能打治。”

    刘备点头称是,心说这不就是国进民退么,这法子短时间没什么问题,长时间只怕腐·败重生。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又问道:“还有三利,又是何利?”

    任旐道:“青州第三利便是渔利了,当初,桑弘羊于齐鲁之地,临海之滨,以做海官,收海鱼之税,更以楼船捕捞,渔获极多可。可惜,此公与民夺利,又巧立名目,巧取豪夺,以至于获罪于天,上苍震怒,海鱼竟不出。”

    说道这里,任旐叹息着摇了摇头。

    刘备哑然失笑,说道:“海鱼不出,和桑弘羊有什么关系,又哪里是获罪于天了。无非是捕捞的太厉害了,大海虽大,海鱼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先人早有古训,不可竭泽而渔,焚林而猎。商汤网开三面,不是商汤的仁德可以施与禽兽,而是他明白这个道理。再说,近海的海鱼不出,换个地方捞鱼,不就是了。海洋是如此之大,何必局限于一地。”

    任旐有些惊讶的看了一眼刘备,说道:“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刘备一笑,说道:“任公这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心中已经知道任旐这人,虽然有治国之才,不过,还是受了儒家“天人交感”那一套理论的影响。难怪被人称为“天下贤人”。想必此人的道德水准也一定很高。

    想到这里,刘备已经是大喜,这任旐,道德水准又高,人又有治国之才,可谓是“德才兼备”,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大才。

    任旐道:“青州之利,其四为商。临淄素来为天下名城,朝廷曾在临淄设三服官,专做天子之服,齐三服官每年进衣物十笥,有纺织工匠数千人,又有制陶、冶炼等工匠。如今虽然衰落,但是底蕴犹存。使君可效仿太公、管仲鼓励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让人们把鱼类、海盐返运到其他地区去,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刘备道:“此太公、管仲之政也,刘备愿从之。”

    任旐接着说道:“不仅如此,就是太公、管子本身,也是一大利也。”

    刘备有些奇怪,心说你不会让我去挖了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