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66苛待名族(第1/2页)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青州众人的愤怒是有道理的,合着杨俊你家在河内,在青州无牵无挂,然后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要“添丁入亩”,就要按照土地收税。那我们青州人该怎么办,把瞒报的土地、人口,再查出来,交给上头,这年月,谁家要是没有个童仆过千人,良田数万亩,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更何况,地域歧视这玩意,两千年后都有,更别说这个“以郡为国”的年代了,你从外地路过,都能把刀子拔出来,就因为你丫是外地人。

    当下,青州众人都看向郑益,郑益是郑玄之子,又是青州别驾,算是大家默认的青州派人物的领袖,而且杨俊是青州治中,除了郑益这个别驾,其他人还真没资格和他对着干。郑益见了,知道自己避无可避,正要开口反驳,就听刘备问道:“季才,若要‘添丁入亩’,不知应收多少才合适呢?”

    听得刘备已经发话了,郑益自然要闭嘴,杨俊道:“太祖高皇帝轻徭薄赋,田赋十五税一。孝景皇帝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遂成为定制。”

    杨俊说什么十五税一,三十税一,青州众人听了,都是大喜。心说:这杨俊,明明是大大的好人啊,我等真是错怪他了。

    话说,当初汉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汉之后,那叫一个穷啊,国库里都穷的跑耗子了。连皇帝都凑不出几匹颜色一样的马,大臣们出门只能做牛车,粮食贵的要死,石米就要三千钱,所以,高皇帝才会用米来给大家伙发俸禄。

    为了恢复经济,促进生产,高皇才轻徭薄赋,把田赋定为十五税一。孝景皇帝即位之后,就立刻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

    如果“添丁入亩”,就是把算赋去掉,然后直接来个三十税一,哪怕是十五税一,那也是大大的利好啊。

    不过也有些人,觉得现在正是争霸天下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该想办法积攒力量,好一同天下,才是正理,早一日一统天下,让天下少一点战乱,才是真正的惠民。至于减税惠民这种事情,等到天下平定了,再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无不为,休养生息,也不为晚。

    想到这里,有一些忠心耿耿的属吏,就要上前劝谏,就见杨俊说道:“不过,这三十税一的制度,早就是一纸空文了。如今朝堂征收的赋税,再加上下面程程加码,各自苛捐杂税加起来,百姓一年所收入的六、七成都要用来交税了。”

    “唔!那以卿看来,该执行什么样的税率比较合适呢?”刘备也在那里一本正经的在那里问道。

    杨俊道:“以臣看来,如今天下未定,兵凶战危。自然没有条件行此德政了。田赋就定在三税一,比较合适。”

    听得杨俊要把田赋就定在三税一,顿时,就有几个青州大族出身的人物,恶狠狠的顶着杨俊,三税一啊,我们收租子,才特么的收三分之二,这一下就要收田赋就要收三税一,那让那些客户们去喝西北风吗,至于把租子降下来,这个选项是不存在的。

    这个田赋定在三税一,还是刘备提出来的,至于根据,是刘备穿越之前,听过一个什么“三七五减租”的说法。某个岛就是按照这个租子,和平解决了土地问题,因此,刘备认为,田赋定在三税一,应该在地主阶级的承受范围之内,田赋定在三税一,不是比三七五还少一些么。

    杨俊又道:“使君,若是田赋定在三税一,除此之外,其他的徭役、兵役便应尽数取消。”

    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如果真的能如此的话,那么这税收制度,真的并不重。

    历朝历代以来。百姓承担赋税之外,还要承担徭役。汉代所谓的三十赋一。不过只是田赋而已。大头却是人头税和财产税,也就是算赋上面。

    除此之外,各级地方官都可以征调民夫服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