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1.第三十一章(第1/3页)  挽救蜀汉计划(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一晃, 到了建安三年春天,莫黎昭和诸葛亮搬到草庐来已经一个月了。在此期间,除了刘琬知晓二人搬到襄阳,总隔三差五地来草庐给他们送东西以外, 二人与邻里之间只保持着客气的距离,并没交到什么知己好友。

    诸葛亮本就喜静, 莫黎昭也不是个好玩的性子, 二人住在隆中之时, 去集市上逛街的次数屈指可数,倒是都喜欢呆在家里看书、耕种。

    草庐就坐落在伏龙山脚下,二人偶然听闻, 山上有一片幽静竹林, 比起逛街,这种地方显然更能打动他们的心。这日家中无事, 诸葛亮打算去竹林一览,莫黎昭自然没有异议, 二人便一同去了。

    步行半个时辰, 二人已走入半山腰, 果见不远处有一片竹林, 快步行至前方, 四周竹木由稀至密, 逐渐充斥了绿色。

    再往深走, 便已置身竹林之中, 脚下泥土松软, 足踏无声,周围空气清新寂静无人,举目满眼苍翠。此等环境,让人全身心忍不住都融入了这片幽静之中,逐渐进入忘我境界。

    一缕缕阳光从遮遮掩掩的叶隙间透下,若仔细辨认,可见光柱中有轻微的浮尘,宛若浮沉海上的众生。

    莫黎昭被景所触,忍不住长长地呼吸着,许久才叹道:“不想这里环境竟如此清幽,当真是隐居的大好去处。若是能一辈子住在这里该多好……”

    “但你知道,我终归是不能一辈子住在这里的,对么?”诸葛亮瞧着她,幽深的瞳仁隐约闪烁着。

    莫黎昭微微一笑:“那是自然。”

    诸葛亮望着满山的翠绿,眉间却有些淡淡的愁色:“如今天下未定,外面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大半百姓无家可归,我却尚在这山中闲住,想到这里,我当真觉得惭愧和不忍。”

    莫黎昭踮起脚,伸手抚平了他的眉头,诸葛亮冲她一笑。

    “汉室倾颓,皆因桓灵昏庸、宦官乱政。各路诸侯纷纷兴兵,表面上为的是复兴汉室,实际上都是为了皇帝的宝座。献帝的政权注定会终结。”诸葛亮目光炯炯,“如今天下豪强并起,我愿出仕,辅佐明主建立一番功业。”

    历史上新旧政权更替,本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旧朝倾颓,新朝兴起,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规律,而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

    若以旧朝的眼光来看,这自然是大逆不道,但诸葛亮何等智慧,岂是拘泥之人,如果将目光放得长远,不难看出刘协政权气数将尽,将有新人取而代之。

    就连刘备这位一心“匡扶汉室”的正统,恐怕也在打自己的算盘。历史上,刘备称帝后,仍立国号为“汉”,但实际上这“汉”指得是刘协还是刘备自己,可不能不容人仔细思量。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豪强们都在觊觎皇帝的宝座,“匡扶汉室”大半只是幌子,是政治口号,为得是师出有名。刘备枭雄,难道待有朝一日统一中原,真的把自己漂泊半生费尽心力争来的皇帝让给刘协当?

    二人边走边说,忽然,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

    不远处有一块巨大而平整的石头,上面坐着一个少年,眉目清朗,一袭绿色粗布衣衫,恬静地坐在那里,似乎与这满山的竹林融为了一体。少年膝上放着一本书,莫黎昭走近一瞥,是本《道德经》。

    莫黎昭和诸葛亮都没想到这里竟然还有人,见那少年只坐在那里不说话,像是在欣赏品味这片竹林,都微微一笑,没有打扰。

    那少年见了他们,只用友好的目光注视着二人,却默然不语,兀自安静而坐。

    走过了那少年所坐之处,莫黎昭和诸葛亮牵手向深林行去,又是半个时辰,才发现这竹林比想象得大许多,二人兜兜转转,已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他们本是初次来此,人生地不熟,何况意在游览,并未花心思记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