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发展源远流长,开始太极拳也并不叫太极拳,也并不是刚柔并济,而且偏向纯刚,也就是长拳的那一套路子。
但随着几百年不停的演变,后人吸取前人成果,再综合实战经验,慢慢变得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
不过太极拳本源于长拳这个事实众所公认,但“长拳”这个概念有待区分,历史上叫做长拳的拳种多不胜数,即使到了现在,也存在n多种不同的长拳。
陈争所说的长拳,是他师门记载所留下来的,与别不同,但练得也是筋骨,偏向刚强。
就连陈争小时候习武,也是先练的这种长拳,后转练太极。
诚然,太极拳中有很多精妙的技巧,其中仅仅是听劲,就已经十分高深了,但并不是说这种拳术就是无敌。
要知道,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浮云。
这也正是所有内家拳没落的原因,大多只注重养气,并不注重实战与锻炼。
太极拳虽然能够四两拨千斤,但不能无限放大,一样是有前提的。
这个前提,就是对方的力量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可超出自己太多。否则比如说子弹,就算太极练到何种境地,也根本无法化解这种力道。
常常听说国外拳击壮汉击败了中国功夫,也正是这个道理。人家职业格斗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一拳打过来根本化解不了,除了被打趴下,还能有什么样的技巧可以用?
陈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要先教何见义等人长拳,等有了些基础,再慢慢传授他们听劲与发劲的上层太极功夫。
先练刚猛而劲力易老,再转柔和而鼓荡不绝,先练一力降十会、再学四两拨千斤。这样,等到学会了听劲与发劲,并运用自如,才能算是练成了刚柔并济的太极。
而且太极拳高深莫测,练的慢,学的也慢,没有长时间下苦工,根本没有攻击性。
相反长拳就不一样了,何见义等人都是工地上出力的,本就力大,再学一学长拳,不用两个月,就能和人比划比划了。
陈争将这些和大伙大略讲了一遍,众人也就不再嚷着非要马上学太极拳了。
“大争兄弟,你说怎么练,我们就怎么练。”何见义说:“既然你说要先练长拳,那你就先教我们长拳的招式吧。”
“招式等以后再说,你们最先要学的就是站桩。”
“站桩?就是扎马步?这有什么好学的?”众工友不解。
何见义更是直接拉开架势:“大争兄弟,这个我在电视里看到过,也还跟着学了学呢,你看是不是就这样?”
随后扎了一个马步。
“你们可不要小看了站桩,中国武术,功夫就在这一个桩上。”陈争笑了笑对何见义说:“就比如说你这个桩站的就根本不对。”
“哪里不对?我觉得我学的像模像样的啊。”何见义说
“外表像可不行,你的桩站的太紧了,放松。”陈争纠正说:“又太松了,站桩是要骨头紧,但肌肉松,就像这样——”
随后陈争摆起了架势,同时讲解说:“站桩并没有很固定的式样,只要得其神,也并不一定非要得其形。因此各种功夫桩法也不尽相同,但大体用意却是差不多的。比如说脊椎是身体的中轴,也是发劲的枢纽。站桩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脊椎。”
“人体脊椎一共是有二十四块骨头组成,每一个关节都有摆动的幅度,站桩时不可用力将它挺得过直,但也不能好像坐在椅子上一样完全放松。这就要求站桩时,要用劲而不用力。这样站得久了,你们就能区分出‘劲’与‘力’究竟有何不同。”
“另外站桩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出你们的气感。因此在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